1. 紫砂壺型與茶的搭配
1、紫砂壺泡茶,一般是壺音頻率較高者,適宜配泡重香氣的茶葉,如清茶;壺音稍低者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烏龍、鐵觀音。
2、容量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壺最適合喝鐵觀音,因為茶壺可以在瞬間達到高溫,正好滿足了鐵觀音的沖泡要求。(如書扁、合歡等)
3、普洱茶、紅茶要求保溫時間長,用較高深、窄長的250ml左右的紫砂壺飲普洱茶、紅茶的最佳(如石瓢、西施壺等)。
4、250ml左右的廣口紫砂壺是泡綠茶的較好選擇,因為綠茶不適宜長時間的高溫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須盡快散熱(如仿古壺、井欄壺等)。
2. 紫砂壺型與茶的搭配圖
“茗注莫妙于壺,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這是明代詩人李漁對紫砂壺的評價。
另一位明代文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一書中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可見紫砂壺泡茶,一直為人稱道。
但紫砂壺泥料眾多,器型眾多,不同的泥料和器型,對茶葉的沖泡影響不同,所以,掌握不同泥料和器型的特點,就可以為自己手中的這款茶,來選擇一個更匹配的紫砂壺了。
假如您喝的是綠茶
推薦段泥+矮身筒+寬口大蓋的紫砂器型,比如虛扁、周盤等器型。
很多人提到綠茶,首先想到的茶具不是紫砂壺,而是玻璃杯。
確實,玻璃杯泡綠茶是最為大家所傾心和認可的,看茶葉在杯子里翻飛,也是一番情趣。不過也有很多茶友說,用紫砂段泥類紫砂壺沖泡,味道更好。
因為段泥的泥性特點偏疏松,透氣性佳,選擇段泥,矮身筒,寬口大蓋的器型,最為合適。
身筒矮,不易儲溫,口大,與空氣的接觸面大,散熱快,也便于觀察茶葉在水中的形態(tài)美,這種泥料加器型,可以較好的展現(xiàn)綠茶清爽的滋味,和鮮活的特點。
假如您喝的是紅茶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是最為適合用紫砂壺來沖泡的茶葉種類之一。
幾乎大部分的泥料類型和器型,都可以泡紅茶,但首推紫泥、朱泥類作品,尤其是紫泥跟各類茶葉的適配性都很高,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一般不會錯。
假如您喝的是烏龍茶
適合烏龍茶的泥料首推:朱泥類作品,以小品為佳,原因是朱泥結晶度高,逼香快,揚香高,最適合高香類茶葉。
器型上可以選擇圓形壺,由于大部分烏龍茶,呈卷球狀,圓形壺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茶葉伸展,有利于發(fā)茶。
比較適合的器型有西施、蓮子、掇球等。
假如您喝的是黑茶、普洱茶
此類茶葉也是非常適合用紫砂壺來沖泡的,尤其需要經過渥堆發(fā)酵的茶葉,紫砂可以吸附茶葉中的異味,飲用時口感更好。
適合沖泡黑茶、普洱茶的泥料推薦紫泥類,發(fā)茶好,可以突出茶葉的醇厚感。
器型方面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或者喜好來選。
假如您喝的是白茶
白茶也以朱泥和紅泥類的紫砂壺為佳,沖泡白茶的器型可以根據(jù)新老白茶來分,新茶適合淺口器型,老茶適合高身筒的器型,可以讓茶葉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出來。
最后一個小提醒,我們使用紫砂壺時,通常不會非常精確的去把茶葉跟泥料匹配,所以偶爾也會有用段泥,綠泥茶壺來沖泡比如熟普這樣的茶葉,但這種情況,很容易把茶壺養(yǎng)花了,所以可以稍微注意一下。
了解不同泥料不同器型的特點,可以更好的為手中的茶選擇一個合適的茶壺,但不管用什么,開心最重要,所以有時候條條框框,作為參考,怎么開心怎么來,最好了。
我是展小昭,在宜興丁蜀鎮(zhèn)跟您分享我的紫砂生活,感恩您的閱讀,會持續(xù)分享,歡迎關注哈~~
;
3. 紫砂壺各種壺型泡茶
紫砂壺掇球壺最好,此壺式乃是程壽珍的代表之作,是光器中將幾何的圓之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展現(xiàn)了制壺藝人的精湛技藝。
掇球壺,壺中最具特色的一款經典紫砂壺形之一。壺身是一個大球,壺流一彎半,其口小根大,壺蓋是半個球,而壺嘴及壺則是截取球上的一個壺。
4. 紫砂壺型與茶的搭配圖片
古人用紫砂壺喝烏龍茶
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任何一種茶葉都可以用紫砂壺來泡制,但是壺的特性與茶的特性必須相配才能讓沖泡的茶湯口感最佳。
5. 紫砂壺型對應茶
紅茶:西施壺,容天壺 西施壺與容天壺的一起特點是肚大、壺深、豐滿圓潤,用于沖泡紅茶可以充 沛將茶香激起出來且不對茶葉形成損傷。 因為紅茶湯色對比深,所以適合選用天星泥、青灰泥、底槽青等色彩較深的 泥料制成的紫砂壺。
烏龍茶:掇只壺,龍蛋壺 大多數(shù)烏龍茶沖泡以后都舒展得對比明顯,所以為了便利投茶和清潔,通常都會挑選口蓋稍大的壺型,比方掇只壺;當然,也有一些經常喝鐵觀音的老茶客,喜愛用壺身稍高一些的龍蛋壺來泡茶。
普洱茶、黑茶:石瓢壺,鮑尊壺 普洱茶、黑茶歸于后發(fā)酵茶葉,所以更適合選用密閉性較強、保溫性非常好的石瓢壺、鮑尊壺等肚大、口小、壺深的壺型。
綠茶、白茶、黃茶:水平壺 因為多見的綠茶、白茶、黃茶都對比新鮮,所以平常選用蓋、玻璃杯沖泡對比多,通常狀況下不主張運用紫砂壺沖泡。假如的確喜愛紫砂壺沖泡,那么壺壁較薄、口蓋較寬的水平壺則相對適合。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間,制造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紫砂最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