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茶也就是烏龍茶,它既不是綠茶也不是紅茶,這是介乎與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fā)酵的茶。樓上的你在說什么啊?
福建最好的茶就是武夷山的大紅袍,最正宗的大紅袍只有武夷山上峭壁的那幾株茶樹每年產(chǎn)出幾百克``
大紅袍名列武夷巖茶“四大名叢”之首,從清咸豐年間(1851年)被當?shù)夭柁r(nóng)尊為“茶王”,一個半世紀以來盛名不衰,享譽中外,傳說頗多。大紅袍的母樹生長在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兩旁巖壁矗立,日照不長,氣溫穩(wěn)定,更奇妙的是巖上終年有涓涓細泉從巖頂?shù)温?,滋潤著茶樹。隨水而落的還有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后形成的有機物,像施肥一樣不斷為大紅袍補充養(yǎng)分,使大紅袍在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自然環(huán)境中長得枝榮葉茂,品質(zhì)超群。民國年間,崇安縣縣長吳石仙在大紅袍樹下的巖壁上鐫刻了“大紅袍”三字,以后大紅袍被后人越傳越奇,如今天心巖大紅袍已是武夷山一著名景點。
解放前采摘大紅袍需焚香禮拜,設(shè)壇誦經(jīng),使用特制器具,由精干的茶師進行。解放初期大紅袍在采制期間有當?shù)伛v軍看守,從采青到搖青、初妙、復(fù)炒、初烘、復(fù)烘,包裝每道工藝都有專人負責并稱量后簽字,最后加封后專人送呈北京,供中央領(lǐng)導(dǎo)品飲。現(xiàn)在經(jīng)科技人員長期實驗,“大紅袍”已用無性繁殖法培育出后代,品質(zhì)超過原株母樹,近年已有批量商品化生產(chǎn)。游客到武夷山在游覽“碧水丹山”的同時,已有機會品飲茶王“大紅袍”,領(lǐng)略范仲淹詩中所說的“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fēng)飛”的飄然欲仙的意境福建的茶種類極多,白茶中的白牡丹、巖茶中的大紅袍、當然還有閩南烏龍中著名的鐵觀音都是好茶,互相之間又都有非常明顯的區(qū)別。他們之間除了都是好茶之外,完全沒有可以相互比較的可比性。
大紅袍之所以廣為推崇,根本上是因為它的中庸。它好就好在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缺點,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巖茶巖骨花香的特點。
至于那幾顆母樹,一年所產(chǎn)不過7、8兩。價值可謂無價。豈是尋常百姓可以覬覦的。不談也罷。
而大紅袍所謂的商品化,也不過是取其中一種純種大紅袍拼以肉桂等其他品種人工模擬大紅袍的風(fēng)味。如果拼配不好,還不如直接去喝肉桂、水仙。來的爽快。
何況,即便大紅袍再好,你也不能說鐵觀音和白牡丹不好。種類不同,如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