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茶是怎么制作的
4到5斤
4~5斤茶青制成一斤茶葉,正常情況下,從茶樹之上采摘的鮮葉中(茶青中),水分占比約75%,干物質約占25%,即一斤鮮葉可制作0.25斤的茶葉,而制作時也會存在剔除雜葉等,因此綜合因素,一般4~5斤的茶青可制成一斤干茶。
2. 青茶怎么做出來的
一、醒茶:目的是清除茶葉表面的灰塵雜質,也是為了更好地激發(fā)茶葉的香氣,提高飲茶體驗感。
二、控制好泡茶的水溫:要想泡好一壺茶,合適的水溫是關鍵,不同品類的茶葉由于性質、成熟度不同,需要的水溫也不同,青茶需要將水溫控制在85°C—90℃口感最佳。
三、把握好出湯時間:茶葉泡得時間長了會感到苦澀,但是泡得時間短又發(fā)揮不出茶葉原本的鮮香氣息,那么合適的出湯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3. 青茶制作工序
茶葉喝起來回味無窮,制造的過程也不是那么的簡單,在經(jīng)過初期的采摘之后,還有一系列繁瑣的工藝在等著我們。
采茶
茶是采摘茶樹的「嫩芽」與「新葉」制造成的,老葉子沒有用。這些嫩芽或新葉就是制茶的原料,被稱為「茶青」。
嫩采的茶青都帶有「芽尖」,芽尖會附有絨毛,制成茶后會有「白毫」顯現(xiàn);采成熟后葉子制成的茶就沒有「白毫」。如果從浸泡過的茶葉看,更是一目了然。
過程 (一) 發(fā)酵
茶青采下后,首先要讓其「發(fā)酵」,這樣茶的顏色、香氣、滋味才會形成。茶的發(fā)酵只是放在空氣中任其「氧化」,并不需要填加任何物質。
過程 (二) 萎凋
茶青發(fā)酵前必須先「萎凋」,就是讓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因為茶青如果很新鮮,空氣中的氧無法進入葉細胞中產(chǎn)生「氧化」。
消失一部分水分還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放在室外的所謂「日光萎雕」,一個是放在室內(nèi)的所謂「室內(nèi)萎雕」。
讓陽光曬一下,可以使制成的茶在香味上顯得比較「高頻」,像個性「外向」的孩子(如烏龍茶類);如果只有「室內(nèi)萎雕」,那茶的香味就會顯得比較「低頻」,像個性「內(nèi)向」的孩子(如綠茶、紅茶)。
過程 (三) 靜置
茶青搬到室內(nèi)繼續(xù)從事「室內(nèi)萎雕」后,先要「靜置」,讓水分補充至葉緣部分
過程 (四) 攪拌
然后「攪拌」(也稱浪青),促使水分繼續(xù)從葉緣的水孔與葉底的氣孔發(fā)散。從此靜置與攪拌交互進行,直到葉子的每一部分細胞都消失所需的水份。攪拌一次次從輕到重,后半段的攪拌還藉葉子 的相互摩擦促進發(fā)酵的進行。
過程 (五) 發(fā)酵
發(fā)酵在制茶上有三大功用:第一是發(fā)酵會讓茶青變紅,發(fā)酵越重,顏色越紅。這種現(xiàn)象在茶干的外觀與泡出的湯色都是一樣,所以喝茶時,只要看茶湯的顏色,偏綠者,就是發(fā)酵輕,偏紅者,就是發(fā)酵重。
發(fā)酵的第二個效用是香氣的改變:不發(fā)酵的茶,其香型是屬于「菜香」,如青茶一把,熱水燙過的香;輕發(fā)酵的茶,會從菜香轉化成「花香」;重發(fā)酵的茶再轉化成水果成熟以后的香,俗稱「熟果香」;全發(fā)酵的茶則變成「糖香」。
茶湯的顏色與香氣是同步變化,菜香的茶是接近綠色,花香的茶會變成金黃色,果香的茶則變成橘紅色,糖香的茶就變成紅色了。
發(fā)酵的第三個效用是滋味的改變:發(fā)酵愈少,制成的茶愈接近自然的風味;發(fā)酵愈多,愈接近人工的味道。所以紅茶常被拿來調味,綠茶較少這樣做,就是這個道理。
過程 (六) 殺青
茶青發(fā)酵到我們需要的程度,要以「殺青」停止發(fā)酵,所謂殺青,就是利用高溫,殺死葉細胞,停止發(fā)酵的進行。
殺青有三種方法,一是用炒的方式,稱為「炒青」,二是用蒸的方式,稱為「蒸青」,三是用烘的方式,稱為「烘青」。
過程 (七) 揉捻
殺青過的茶青,要經(jīng)過「揉捻」,把葉細胞揉破,并揉成卷曲的樣子。因為不揉破葉細胞,茶的成分不容易沖泡出來;不揉成卷曲的樣子,茶葉一片片的,不容易保存。
揉捻的輕重也塑造了茶不同的風味,輕輕一揉便罷的茶,茶性顯得比較年輕活潑,重揉的茶,茶性會變得比較老成持重。所謂「重揉」就是揉捻的時間長,而且施以比較重的壓力與較高的溫度。
重揉捻的一個方法稱為「包布揉」,將初揉過的茶青用布包起來再揉,一面揉一面縮緊袋子,甚至于一面揉,一面烘焙,這樣制成的茶就像歷經(jīng)風霜的長者一樣,喝來茶性一定顯得「老練」。您聽過「鐵觀音」茶嗎?就是經(jīng)過這樣歷練出來的。
4. 青茶制作方法
青茶是屬于半發(fā)酵茶,青茶又叫做烏龍茶,青茶介乎于紅茶和綠茶之間,它既有紅茶甘甜香醇的特色,又有綠茶鮮美濃郁的味道,它屬于"性和不寒"的茶葉。它的制作特色是通過做青,也就是茶葉經(jīng)過手工篩選后不斷搖動,因而使葉片的邊緣與其他葉片邊緣互相碰撞而產(chǎn)生了霉性的氧化作用,所以出現(xiàn)了茶葉心青、茶葉邊緣紅的特點。所以青茶又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當做青適度時,立即用鍋炒殺青的方法,迅速抑制茶葉的霉性氧化,形成殺青獨特的品質特性。做青之后的茶葉需要靠揉和捻的方法,使茶葉縮卷成條形。
挑選這類茶要挑肥厚、外形結實沉重、大部分葉片呈螺旋形、茶葉邊緣有朱紅色的鋸齒、而葉片則呈墨綠色、烏潤有光、帶蘭花的香味。
5. 青茶是怎么制作的呢
青茶的制作工藝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5步。
1、萎凋可以蒸發(fā)適當?shù)乃郑€能加速鮮葉內(nèi)化學變化,為去除苦澀味,提高茶葉香氣做準備。萎凋的方法有日光萎凋和室內(nèi)加溫萎凋兩種。
2、做青是青茶品質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關鍵工序。它的意義有三點,一是增加茶葉內(nèi)有效成分的含量,為青茶味濃耐泡、香氣高長提供基礎;二是使葉緣細胞組織損傷而變紅;三是將香氣由青草香變?yōu)樘m花香和桂花香。
3、炒青通過高溫,抑制酶促氧化,并使葉片柔軟便于揉捻。同時有利于形成特殊的香氣。
4、揉捻為青茶的塑形工序,對茶葉內(nèi)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5、干燥是青茶品質形成的重要工序,制作青茶一般用烘焙法來干燥。
6. 青茶怎么做
烏龍茶又名青茶,性平,屬于半發(fā)酵茶。
烏龍茶(青茶)的加工工藝和流程主要有: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包揉)及烘焙等六個工序。
(搖青搖出綠葉紅鑲邊)
曬青:即在陽光下散發(fā)鮮葉中的水分,使葉內(nèi)物質發(fā)生一定的化學變化。
從而破壞葉綠素,除去青臭氣,并為做青做好準備。
晾青:即在室內(nèi)進行自然萎凋。
將曬青后的茶葉放置于室內(nèi)通風陰涼處散失熱量,讓鮮葉中的各部位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做青。
做青:又稱搖青,在滾筒式搖青機中進行。
使茶葉相互摩擦、碰撞,促進茶多酚氧化,形成青茶綠葉紅鑲邊的特色。
同時蒸發(fā)水分,加速內(nèi)含物的生化變化,提高茶香。
殺青:相當于綠茶殺青。
目的是利用高溫停止酶的活性,從而終止發(fā)酵,防止葉子繼續(xù)變紅,并進一步揮發(fā)出茶香和便于揉捻。
揉捻和烘焙:一般分兩次進行,工序為初揉、初烘、復揉、復烘。
這兩個步驟是用來做形的,以便茶葉形成彎曲成螺旋的外形,并揉出茶汁,使溢出的茶汁濃縮而凝固在葉子表面,方便沖泡
7. 青茶怎樣制作
青茶(發(fā)酵度:15%~70%)——半發(fā)酵茶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于半發(fā)酵茶。說起來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乾隆年間,一名叫蘇龍的將軍歸隱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將軍善于打獵,膚色黝黑,人們都叫他烏龍。一日,將軍在采摘完茶葉后,繼續(xù)打獵,茶葉在腰間的茶簍中,上下?lián)u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時,發(fā)現(xiàn)這個茶葉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沒有苦澀味。從此,這種茶葉開始流行起來,并且以將軍的名字給這種茶葉命名,稱作“烏龍茶”。
特點:綠葉紅邊
干茶:呈深綠色或青褐色
茶湯:呈蜜綠色或蜜黃色
原料:一芽兩葉,枝葉連理
代表茶:鳳凰單樅、鐵觀音、凍頂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肉桂)、水仙等
加工: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包揉)→干燥
8. 青茶的制作流程
1、綠茶:鮮葉-殺青-揉捻(做形)-干燥
綠茶是以采摘鮮葉為原料,綠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殺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藝。綠茶的最大的品質特點就是“三綠”,即葉綠,湯綠,葉底綠。綠茶的花色品種都很多,按照殺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炒青綠茶和蒸青綠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為炒青綠茶,曬青綠茶以及烘青綠茶;按品質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名優(yōu)綠茶和大宗綠茶。綠茶又分為炒青、烘青、曬青、蒸青。
2、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黃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它的最主要特點是“黃湯黃葉”。黃茶的分類按照采摘鮮葉的嫩度以及芽葉的大小可以分為三類,即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黃芽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黃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陽黃湯,蔚山白毛尖等;黃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燈。
3、黑茶:鮮葉-殺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類中原料最為粗老的,成茶色澤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為堆積發(fā)酵時間較長造成的。黑茶根據(jù)產(chǎn)區(qū)和制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湖南黑茶,四川邊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貴黑茶等。
4、白茶:萎凋-干燥(新工藝白茶:萎凋-輕揉-干燥)
白茶是我國的主要茶類,是由宋代三色鮮芽,銀絲水芽演變而來的。白茶的最大特點是“銀葉白湯”。白茶按照茶樹品種與鮮葉采摘的不同可以分為芽茶和葉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銀針等,葉茶主要有白牡丹,壽眉,貢眉等。白茶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5、烏龍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國特色茶之一,它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特點,既有綠茶的清香,同時又有紅茶的濃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點是沏泡后的葉底“綠葉紅鑲邊”。清茶根據(jù)產(chǎn)地以及制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以及臺灣烏龍茶。
6、紅茶: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紅茶屬全發(fā)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jīng)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日照紅茶、祁紅、昭平紅、霍紅、滇紅、越紅、泉城紅、泉城綠、蘇紅、川紅、英紅、東江楚云仙紅茶等,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2013年湖南東江楚云仙紅茶喜獲“中茶杯”特等獎。
中國茶類種類豐富,備受廣大人民喜愛,茶道被稱為高雅藝術,喝茶對人身體有好處,中國六大茶類指的是我國所產(chǎn)的茶葉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
9. 青茶葉是怎么做成的
綠茶屬于不發(fā)酵茶,其炒青和干燥的方式是綠茶制作工藝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綠茶用茶樹的嫩芽、嫩葉制成。按照綠茶炒青和干燥的方式,綠茶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代表性名茶為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①工藝:殺青(炒青、烘青、蒸青、曬青)—揉捻(改變茶葉的形狀)—干燥(固定形狀,使水分保持在3%~5%之間)。
②干茶:干茶以綠色為主,由于茶區(qū)環(huán)境、地理位置不同,茶葉的顏色不同,有翠綠色、黃綠色、碧綠色、墨綠色等。因工藝不同有扁形、螺形、蘭花形、條形、針形等。
③湯色:以綠色為主、黃色為輔。
④香氣:清新的綠豆香、菜香。品種不同,茶葉的香氣不同。
⑤滋味:滋味淡,微苦。綠茶內(nèi)質的各種成分完全屬涼性茶。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咖啡因,較易刺激神經(jīng)。
綠茶-黃山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