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在本草綱目中叫什么名字
李時珍 本草綱目 中醫(yī)典藉關(guān)于茶葉功效的記載1.《本草綱目》時珍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2. 本草綱目中茶的功效
在本草綱目的果部第三十二卷 果之四 茗 就可以查看到本草綱目對茶的描述了。
下面是我查的一段內(nèi)容,你可以看看。(《唐本草》)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踞屆靠郖T (搽、頌曰∶郭璞云∶早采為荼,晚采為茗,一名 ,蜀人謂之苦荼。陸羽云∶其名有五∶一荼,二 ,三 ,四茗時珍曰∶楊慎《丹鉛錄》云∶荼,即古茶字(音途)?!对姟吩啤罢l謂荼苦,其甘如薺”是也。顏師古云∶漢時荼陵,始轉(zhuǎn)途音為宅加切,或言六經(jīng)無茶字,未深考耳。
3. 茶葉的學名叫什么
茗:據(jù)說是云南某地區(qū)的“茶”之土音,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xiàn)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宋代蘇軾有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毕愀坳懹鸩枋矣忻骷遗_靜農(nóng)題寫的茶聯(lián):“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釀香醪琥珀黃?!?/p>
不夜侯:喝茶有醒腦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詩云:“破睡見茶功?!碧拼茑捲娫疲骸傲K睡神去,數(shù)朝詩思清?!睍x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蔽宕鷯陲嫴柙娭匈澋溃骸捌扑毞獠灰购睢!?/p>
消毒臣:唐朝《中朝故事》記載,唐武宗時李德裕說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該茶一甌,澆于肉食內(nèi),用銀盒密封,過了一些時候打開,其肉已化為水,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唐代曹鄴飲茶詩云:“消毒豈稱臣,德真功亦真。”
4. 茶葉在本草綱目中叫什么名字呢
早期的茶葉,它的作用是用來治病的。早期的茶葉,它其實是一種藥材。而這種說法的來源主要跟神農(nóng)有關(guān)。雖然我們在平常的書法當中都認為茶葉的來源是曾經(jīng)有一回神農(nóng)在燒水的時候,幾片葉子不小心飄到了燒開的水中。但是當神農(nóng)拿出這些水進行飲用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具有獨特的芳香,但是這種說法只是民間上所流傳的說法,在《神農(nóng)百草經(jīng)》這本書當中曾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在嘗百草的時候有一回中毒倒下,而這個時候恰逢一片葉子飄落到了神農(nóng)的嘴里這個時候才使神農(nóng)得救。所以說,人們推測在最開始的時候,茶葉的用途并不是用來飲用的,而是用來下藥的。
這一點并不是空穴來風,在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當中認為茶葉當中有很多種物質(zhì),對于身體上的某些疾病都是有一定的療效的。在《本草綱目》這本書中就有記載過茶葉的藥用價值,這本書中曾寫到寒性的茶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講,可以涼血,瀉火。在中醫(yī)上人們認為味甘多補,味苦多瀉,而茶葉的味道多以甘苦為主。所以說中醫(yī)上認為茶葉在我們?nèi)粘I町斨袑τ谙常?,祛痰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p>
而茶葉也能夠通過內(nèi)服的方式進行使用,而內(nèi)服的方式主要是將茶葉做成茶膳。茶膳的做法就是將平時所使用的茶葉與我們所要吃的食物結(jié)合起來,做成我們能夠隨著其他食物能夠一同吃到腹中的食品。比如說,人們有的會拿茶葉煮粥,也有都會拿茶葉做成茶角,茶面以及餅干,點心這些平時日常生活當中所食用的小食品。
同時茶葉當中也有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能夠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同時也能夠預防癌癥,而且還能夠起到消除體內(nèi)脂肪的作用,因此對于預防心血管疾病,茶葉是有一定好處的。
5. 本草綱目最早記載茶為藥用還是食用
“茶”字最早見于我國的《神農(nóng)本草》一書,“茶”字起源于“荼”,“茶”字從“荼”的簡化始于漢代。
6. 茶葉的百科全書叫什么
《茶經(jīng)》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guān)于茶葉生產(chǎn)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chǎn)技術(shù)以及飲茶技藝、茶藝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nóng)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
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shù),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7. 茶葉是什么植物綱
不是
茶樹是一種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茶樹種的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茶樹的葉子可以制茶,種子可以榨油,茶樹材質(zhì)細密,其木可用于雕刻。茶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緯16度至北緯30度之間,茶樹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當平均氣溫為10度以上時其枝芽會開始萌動,生長較適溫度為20-25度。
因為茶有很多功效,能消食去膩、降火明目、寧心除煩、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喝茶健康,還能治病。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因此茶樹不是屬于果樹類的。
8. 本草綱目中茶葉的藥用價值
01 性寒的綠茶
適合體質(zhì)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之人飲用,天熱、心躁之時品飲,給人清涼爽心之感,綠茶還有防輻射的作用,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朋友喝。
禁忌:肝臟病人忌喝,因為綠茶中咖啡堿經(jīng)肝臟代謝,飲茶過多,會損害肝臟功能。孕婦、胃寒者、手術(shù)病人不宜喝。
例如:龍井、安吉白茶、碧螺春等。
02 性寒的黃茶
黃茶功效與綠茶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
禁忌:黃茶歸于輕發(fā)酵茶,制作工藝近似綠茶(只是黃茶多了一道悶黃工藝),富含茶堿、茶多酚等成分,能影響胃部活動,因而胃部不適者不宜飲用,其次,黃茶中富含鞣酸成分,會影響身體對鐵的吸收,因此,孕婦不宜飲用黃茶。
例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睆西黃大茶等。
03 性涼的白茶
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白茶有顯著的自由基消除能力,能有效調(diào)節(jié)人體糖脂代謝,陳年老白茶(黃酮含量高)可有效提高肝的抗氧化能力。陳年白茶對小兒的積食、腹脹、發(fā)燒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于胃熱者可空腹時適量飲用,一般每人每天只需5克就已經(jīng)足夠,老年人更不易多。
尤其是月光白,能有效調(diào)控人體免疫因子和炎癥因子,抗炎清火效果明顯。例如:白毫銀針、福鼎大白、白牡丹等。
04 性平的青茶
盛放較好的烏龍茶,會出現(xiàn)令人愉悅的果酸,中醫(yī)認為酸入肝經(jīng),因此有疏肝理氣之功,但脾胃有病癥者不宜多飲。烏龍茶中的武夷巖茶,更是特點鮮明,味重,“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鳳凰單叢茶香氣突出,在通竅理氣上尤為明顯。
禁忌:忌空腹飲烏龍茶,因為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茶醉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類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癥狀)。忌睡前飲烏龍茶,這樣只會讓自己難以入眠。另外,冷了的烏龍茶最好要加溫后飲用,因為冷飲烏龍茶會很容易對胃產(chǎn)生不利。
例如:大紅袍、武夷巖茶、鐵觀音等。
05 性溫的紅茶
紅茶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fā)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甜入脾經(jīng),具有補養(yǎng)氣血,補充熱能,解除疲勞、調(diào)和脾胃的作用。紅茶湯色紅艷明亮,情緒低沉之時最宜飲紅茶。
禁忌:結(jié)石患者忌飲紅茶。有貧血的、有精神衰弱失眠的人,飲紅茶會使失眠癥狀加重。平時情緒容易激動或比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和身體較弱的人也不宜飲過多,因為紅茶有提神作用。
胃熱、舌苔厚者、口臭者、易生痘者、雙目赤紅、上火的人、經(jīng)期孕期哺乳期女性,不宜飲用紅茶。
例如:祁門紅茶、鳳慶滇紅、正山小種等。
06 性溫的黑茶
黑茶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黑茶五行屬水,入腎經(jīng)。臉黑無光澤,喉嚨腫痛,食欲減退,下痢,背腳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飲此茶為好。黑茶湯色黑紅艷亮,涼飲熱飲皆可,亦可煮飲更妙。
禁忌:患有嚴重的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人,在病情不穩(wěn)定時不宜飲濃黑茶,(因為黑茶茶葉內(nèi)含有茶堿、咖啡因、可可堿等活性物質(zhì),這對已有腦動脈硬化的人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它可能促使腦血栓的形成)。貧血患者、低血糖患者也不能喝黑茶。
例如:安化黑茶、六堡茶、普洱熟茶等。
認清茶性,科學飲茶,在一盞茶中,獲得坦然,獲得清淡,獲得寧靜,獲得健康。冬日里,圍爐煮茶,三兩好友,飲的是茶,享的是時光。
好茶,豈止于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更多茶器知識關(guān)注公眾號佳逸茶具網(wǎng)城
9. 本草綱目茶葉里的記載
你好! 這個叫“蟲茶”。云桂等地苗族的傳統(tǒng)茶。 蟲茶是云桂湘等地苗族的一種傳統(tǒng)飲品,如果用茶的科學定義來衡量,其實這蟲茶并不是真正的茶,它實際上是一種名為“化香夜蛾”的糞便。人們食用這種蟲子的糞便的方法與我們飲茶相近,故而將其稱作“茶”。蟲茶約米粒大小,黑褐色,一碗開水,撮入10余粒,初時,只見茶粒飄于水面,繼而徐徐釋放出一根根綿綿血絲盤旋在水中,猶如晨煙霧靄,裊裊娜娜,蜿蜒起伏,散落水中,然后如飛絮般緩緩地散落到杯底。蟲茶汁水呈淡古銅色,甘醇爽口,香氣清郁宜人,頗似高檔綠茶。一般來說,500克蟲茶能供5口之家飲用一年以上。 蟲茶的制作過程很奇特。苗族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當?shù)匾吧嗖枞~,或是化香樹、糯米藤、黃連木、野山楂、鉤藤等野生植物的鮮嫩葉,稍加蒸煮去除澀味后,待曬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層均勻地澆上淘米水,再加蓋并保持濕潤。葉子逐漸自然發(fā)酵、腐熟,散發(fā)出撲鼻的清香氣息。生產(chǎn)蟲茶的昆蟲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廣,這種化香夜蛾,在這種香味的引誘下蜂擁而來,并在此產(chǎn)卵。約過10多天后,一條條暗灰色的夜蛾幼蟲便破卵而出,布滿了葉面,一邊蠶食著腐熟清香的葉子,一邊排泄著“金粒兒”。這些小毛毛蟲食量驚人,不消多長時間就會把堆集的腐葉吃光。這時,主人便收集這些“金粒兒”,剔除殘梗敗葉,曬干過篩,就得到粒細圓、油光亮、色金黃的“化香蛾金茶”,即“蟲茶”。更為講究的是,在陽光下曝曬后,還要在180攝氏度的鐵鍋里炒上20分鐘,再加上蜂蜜、茶葉,才成為優(yōu)質(zhì)的蟲茶。 蟲茶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已無從查考。傳說很久以前,一位窮苦的山民吃不起茶葉,用化香樹葉代替茶葉作飲料,后來不請自來的化香夜蛾在這位山民積貯的樹葉上產(chǎn)卵繁殖,終日勞累的山民開始熬茶時并未注意到這些變化,連葉帶蟲全放入鍋里,直到茶水沸騰、香氣四溢時才引起了注意。這位山民通過細心的觀察、思索和實踐,終于發(fā)現(xiàn)了蟲茶。還有一種說法,清代乾隆年間,湘西城步苗民因不滿封建統(tǒng)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來鎮(zhèn)壓,將苗民圍趕入了深山。這樣一來,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葉等充饑。不料,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葉全被山蟲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蟲屎渣。饑不擇食的苗民便將這種蟲屎渣撮來沖水喝,發(fā)覺其味道不賴。于是日后就“改弦易轍”,干脆喝起了這種所謂的“茶”,并命名其為“蟲茶”。 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它,飲用了它。但說到底,這總是蟲類排泄物,登不上大雅之堂,也許有人對它產(chǎn)生一種不舒服的心理,但如果品嘗過它的清香和知道它的保健作用,你可能就會喜歡上它的。早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蟲茶是一種很好的醫(yī)藥保健飲料。據(jù)記載,蟲茶具有清熱、去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對腹瀉、鼻衄、牙齦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較好療效,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一種重要的清涼飲料。據(jù)說從清代乾隆年間起,蟲茶就被視為珍品,每年定期向朝廷進貢。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