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貴州明前綠茶
該茶葉無論明前明后都是香味濃醇,爽口回甘,耐于沖泡。但仔細觀察還退能夠區(qū)別出明前明后的。
從芽葉看,明前茶芽葉細嫩,滋味純正,而且香氣物質和滋味物質含量豐富;而明后茶芽葉碧綠新鮮,帶油光,白毫多,形狀扁直,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但外觀沒有明前茶色澤嫩綠。
2. 云南明前茶
昆明的明前茶的特點是:
1.干茶翠綠勻整,芽葉稚嫩顯毫。
2.芽頭肥碩厚實,茶香馥郁持久,沖泡后湯色碧綠,清澈明亮。
3.口感甘醇鮮爽,回甘生津。明前茶指的是清明節(jié)前采收的茶葉,因為氣溫底,茶葉產量低,因此物以稀為貴。昆明是典型的高原地區(qū),日照充足,因此明前茶葉非常受歡迎。
3. 貴陽明前茶
進入三月,一年中最好的“明前茶”也快要收獲了。
百花茶場,位于開陽縣禾豐鄉(xiāng)境內,因此處產出的茶葉中,天然硒的含量在全國各類茶葉中最為豐富,故名為“富硒茶”。主要茶葉品種包括:百花富硒毛尖、百花富硒毛峰、百花富硒碧芽及百花富硒雀舌等系列名優(yōu)茶及普通綠茶,其茶芽嬌嫩翠綠,芬芳物質豐富。
茶場坐落在百花山頂上,海拔高無污染,平日里云霧繚繞,萬畝茶園一山連接著一山,因此得名“云山茶?!?,是開陽十里畫廊景區(qū)的著名八景之一。置身觀景雅座,居高臨下,不但可觀茶海日出,還可欣賞夕陽美景。百花茶場距縣城28公里,距貴陽60公里、交通便利。天氣宜人之時,和朋友家人在這品富硒有機綠茶、觀茶園風光,感受回歸自然的愜意,是最享受不過的事了。
4. 貴州產的綠茶
1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茶又叫都勻細毛尖、白毛尖,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于貴州南部的都勻市。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產出“魚鉤茶”、“雀舌茶”已列為“貢品”進獻朝廷。
它以優(yōu)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暢銷各地,遠近爭購,惜產少耳。一九八二年評為全國名茶。茶香飄萬里,吸引著中外來客。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巴拿馬賽會曾得優(yōu)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2 、貴州”綠寶石”
貴州十大名茶之一。來自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綠茶,遠離污染,天然純凈。
綠寶石采用持嫩度較好的一芽二、三葉茶青為原料,加上其獨特的生產加工技術和揉捻工藝,使成品茶葉內的有機成分能最大限度溶出,不僅保持了鮮爽宜人的口感,更具有栗香濃郁、滋味厚重、持久耐泡、營養(yǎng)全面的特點,尤以其“厚”味堪稱一絕,沖泡7次而仍有茶味,被稱為七泡好茶。
綠寶石具有盤花顆粒形狀,顆粒重實,色澤綠潤,沖泡后茶葉自然舒展成朵,嫩綠鮮活,茶香濃郁,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濃醇回甘的品質特征。
3 、湄潭翠芽
原名湄江茶,因產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創(chuàng)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為貴州省的扁形名茶。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種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開采,以明前茶品質最佳。特、1-2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芽葉長度分別為1.5厘米、2厘米、2.5厘米。
三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芽葉長度不超過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級翠片需采5萬個以上芽頭。一級翠片約需4萬個左右芽頭。采回的芽葉必須分級攤放在通風陰涼處,攤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歷時3-5小時。
4 、明前茶
明前翠片,采用一芽或一芽一葉為鮮葉原料,經西湖龍井全套生產工藝精制而成。形似瓜米,扁平光滑,色澤翠綠,回味醇厚,葉底嫩綠明凈,均齊完整。
明前雀舌,采用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外形顯芽肥壯,茸毫披露,嫩綠形似雀舌,湯色明亮,香氣嫩香,滋味鮮爽柔和,葉底肥綠,全芽嫩綠。因該茶產于早春時節(jié),形似雀舌鳴啼報春,沖泡后在杯中如雨后春筍,一芽一葉,參差簇立,又如嘰嘰喳喳的雀舌,故而得名。
5 、遵義紅
遵義紅生長于遵義典型寡日照、低緯度高海拔山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為遵義紅紅茶香高味濃的優(yōu)良品質之源。其外形緊細、秀麗披毫、色澤褐黃;燙色橙紅亮、帶金圈,香氣純正、幽長、帶果香,滋味純正尚鮮,葉底勻嫩。
“遵義紅”紅茶能刮油解膩,促進消化,對于消化積食、清理腸胃更是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此外,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紅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紅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于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飲用紅茶可起到養(yǎng)胃、護胃作用。
5. 貴州綠茶明前翠芽
還不錯吧 ,好像一般明前的湄潭翠芽茶葉價格比較高,你們可以去看看湄潭翠芽品牌網站看看。
還能在里面了解一些茶葉知識。
6. 遵義明前茶
帶貴州的作料特別受歡迎。上個月去貴州帶的酸湯魚調料和木姜子油,還有紅油辣椒,以及貴州的糊辣子回來,特別受歡迎。
你知道,朋友們的饞蟲早已經被你曬的美食勾起多時,味口調得很足。我用這些調料直接做了酸湯魚給朋友吃,味道非常正宗,贏得了一致好評,賓主盡歡。要知道酸湯魚的味道靠的就是紅酸湯和木姜子油。
另外,貴州的辣椒面種類特別豐富,經過近些年貴州旅游的推介,很多特有的品類已經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吃貨們都恨不能相見,帶這些特產回來正好是迎合了他們的需求。
禮物的珍貴,不在于價錢有多么高,過重的禮物容易讓人產生負擔,了解朋友的興趣點,投其所好就是最合適的禮物。
7. 貴州明前毛尖茶
“炒青”是茶葉殺青的一種方式。中國茶葉殺青或者烘干的方式通常分為炒青、蒸青、曬青和烘青四種。蒸青和炒青在綠茶中用的比較多,蒸青最早源于唐代,炒青到宋朝才被發(fā)明。所以現(xiàn)在很多綠茶都該用炒青。炒青效率高,殺青充分,茶葉的香氣也能被充分激發(fā)出來。
明前“毛尖”是對茶葉選擇的鮮葉的稱謂,通常為全芽或者一牙一葉型,比如黃山毛峰、信仰毛尖、竹葉青,都是毛尖類綠茶,明前是清明前采摘的毛尖。
8. 貴州明前綠茶廣告語
于綠茶類;主要產自貴州高原東北部素有“云貴小江南”之美稱的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湄潭翠芽是貴州扁形名優(yōu)綠茶的典型代表,其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并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為綠茶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9. 云南明前綠茶
春茶一般約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為春茶,產量占全年總產量的40-45%。另外,為求其鮮嫩,一些茶農在清明節(jié)前就開始采茶,這樣的茶被稱為明前茶;谷雨節(jié)氣前采的茶,又被稱為雨前茶。
正宗碧螺春中以明前茶為最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后開采,谷雨前后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
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
茶文化專家表示,在江南茶區(qū),經過漫長的冬季,茶樹體內的養(yǎng)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此時的芽質比較好。
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對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相對較低,這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再者清明前茶較少受到農藥污染,特別是早起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因此諸多明前采制的高檔茶葉特別受到茶友的青睞。
正宗明前碧螺春和雨前碧螺春的區(qū)別是:
區(qū)別之一:采摘時間不同
顧名思義,明前碧螺春是指從春分開始到清明節(jié)前采制的茶葉,而雨前碧螺春則是清明后至谷雨前這段時間采制的茶葉。
區(qū)別之二:芽葉大小不同
由于采摘時間不同,茶葉的鮮嫩程度及品質相對來說也有所不同。通常來說,明前碧螺春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芽葉比較小,是茶中佳品;而雨前碧螺春由于采摘時氣溫比明前高,由于生長速度較快,芽葉比較大,積累的營養(yǎng)成分也較豐富,因此雨前碧螺春特別耐泡。所以,明前碧螺春和雨前碧螺春一個是外形美觀,一個是耐泡。
區(qū)別之三:茶葉產量不同
由于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fā)芽數(shù)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明前碧螺春價格高,而雨前碧螺春相對來說,采摘的時候生長速度快,產量就很大了。
區(qū)別之四:茶葉價格不同
眾所周知,物以稀為貴,所以明前碧螺春價格一般來說比雨前碧螺春貴。碧螺春的原產地在蘇州洞庭東西山,明前碧螺春不僅產量小,而且價格很高。
正宗碧螺春的鑒別技巧
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采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蘇州碧螺春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牙為白毫卷曲形,葉為卷曲青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蘇州碧螺春葉片肥大,梗多,沒有花果的清香味,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于早春。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后,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后有回甜的感覺。人們稱贊此茶:“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正宗明前碧螺春和雨前碧螺春中明前茶是最好的,很多商家和愛茶人士在春季都是很忙碌的,人們都希望買到正宗的明前碧螺春。
10. 貴州明前翠芽是什么茶
1、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茶又叫都勻細毛尖、白毛尖,產于貴州南部的都勻市。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產出“魚鉤茶”、“雀舌茶”已列為“貢品”進獻朝廷。
2、湄潭翠芽
原名湄江茶,因產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創(chuàng)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為貴州省的扁形名茶。
3、遵義紅
其外形緊細、秀麗披毫、色澤褐黃;燙色橙紅亮、帶金圈,香氣純正、幽長、帶果香,滋味純正尚鮮,葉底勻嫩。
4、明前毛峰
采用一芽一葉初展(芽苞長于一葉)為原料,經傳統(tǒng)工藝精制而成。外形條索圓直顯峰,色澤碧綠潤亮。
5、明前翠芽
按西湖龍井生產工藝精制而成。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狀,色澤翠綠。
擴展資料
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種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開采,以明前茶品質最佳。特、1-2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芽葉長度分別為1.5厘米、2厘米、2.5厘米。
三級翠片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芽葉長度不超過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級翠片需采5萬個以上芽頭。一級翠片約需4萬個左右芽頭。采回的芽葉必須分級攤放在通風陰涼處,攤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歷時3-5小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