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
鑒真(688—763),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鑒真。他對佛經(jīng)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xué)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鑒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鑒真欣然應(yīng)允,立即造船備糧,準備第二年春動身。由于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鑒真并不灰心。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畫師、工匠等一百多人,啟程東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天寶七年(748年)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fēng)巨浪,風(fēng)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漂流14天抵海南島南部。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榮睿病逝,鑒真雙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天寶十二年(753年),鑒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于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鑒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東大寺。由他設(shè)計和指導(dǎo),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筑技術(shù)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雕塑藝術(shù)干漆法(即夾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復(fù)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像,這叫脫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藥物,為日本鑒定了許多草藥。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廣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傳他的弟子塑造的鑒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shù)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鑒真像的塑造和長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對中日友好傳統(tǒng)的珍視。鑒真被視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鑒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鄉(xiāng)揚州探親,又到北京巡展,表現(xiàn)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