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老家甘泉湖印象…題《深谷幽蘭》
原著不易,版權所有…
浮光留影山竹下,清溪淌水映桃花;
緣得佛手拂蓮葉,拌山拌日半生涯。
釋意:
黃昏的陽光慵懶的懸浮在幽谷的上方,竹林四壁,腳下那清澈的泉水順著山溝坦淌而下,不時倒影映射起那溪徑兩旁粉紅羞色的桃花。
興來拂手蕩起池中紅蓮,被攪動的池中山景,瞬間悠然四散,多么親近,多么的溫馨,不知不覺,伴我已近半生。
一、七絕?《端午悼屈原》(其一)
孤傲潔長天地間
汨羅一去誓非還。
史輪滾滾今何在
唯有離騷鎮(zhèn)賊奸
(其二)
衣袂飄飄淤出蓮
汨羅尸入豈長眠
桑田滄海幾經落
猶有離騷香萬年
二、《蝶戀花?趕春》水泄竹流香柳遇。燕子歸時,碧水悠悠聚。 雨撻絮泥風起舞。亂紅零落芽新踞。
淡縷青紗休籠樹。萬鳥齊鳴,天地茫茫羽。 且望天寒風日暮。更需飛燕登云去
三、七律?題圖書館漫漫人生莫惘徨,有書佇立在一方
毫厘潑灑幾回墨,筆畫淵集萬卷藏
雪踏無痕風續(xù)落,雁經留影羽飛翔
滄江月橫千帆過,玉宇星飄萬古揚
含義 :
1.頸聯(lián)旨意、借用:踏雪無痕、雁過留聲—這兩個詞語本來指反義詞,頸聯(lián)的兩句相互對比。 2.尾聯(lián)與頸聯(lián)再形成對比,贊頌圖書館,萬物逝去,唯有它包含的知識在星空中永遠不息,星飄萬古,流傳下去。 3.“滄江月橫千帆過,玉宇星飄萬古揚,”工對,“滄”的近義詞可同義“蒼”對“玉”,皆是顏色;“江對“宇”(天空),月對星,橫對飄,“千帆過”對“萬古揚”。四聯(lián)皆對,只不過首聯(lián)寬對,其余三聯(lián)工對。
以國風文化為拍攝思路,將詩詞融入攝影,“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怎么拍?
“國風”堪稱《詩經》中最精彩的部分,反映了西周春秋各諸侯國的風俗習尚。既有對勞動人民艱辛生活的體現,也有對男女交往的描述。當時的民風淳樸,男女相交無拘無束,表達感情直抒胸臆,頗多桑間濮上之事。
“國風”語言渾樸簡潔,擅用雙聲疊字回環(huán)反復表達的現實主義手法,含義雋永節(jié)奏感強,富于形象性和音樂性。突出的開創(chuàng)性賦、比、興創(chuàng)作手法為“國風”開拓主題大大增強了表現力,也為中國風文學的藝術表現手法貢獻良多,極大推進了詩歌的進步。
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出自黃梅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用來形容林黛玉安靜雅致的秉性。靜如處子時猶如花映水中波瀾不驚,行動時好比清風拂面柳葉婆娑,這樣的女子看起來讓人舒服容易親近,既從容不迫又淡定自若,如花,如水,如清風,如弱柳。
攝影作為一種表現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通過運用構圖、光線、色調來反映社會和自然主題。具體結合“國風”直抒胸臆和疊字回環(huán)的雋永表現形式,用來表現弱柳扶風的女子形象,則需要充分運用攝影語言傳情達意。
首先構圖上要選擇一些中國風的背景,比如選四合院、江南園林為拍攝地點,有楊柳有清風吹動衣袂飄飄。衣服可以選擇旗袍或中式對襟裝突出女子的曲線和嫻靜,也可以手扶中國結或拿一把油紙傘等中國特色物件。其次光線條件最好選擇明媚的清晨、夕陽西下,用一些大紅的突出色調,或者淡雅的中國荷,形成對比鮮明的民族風格。具體運用攝影語言上,可以多用超廣,以稍微夸張的細節(jié)藝術手法表現女子的裊娜婀娜。長焦拍人物也可以適當選用,表現深邃感和女子嫻雅特質。特寫則多用在突出主題的小物件上。如此,就可以做到用特色中國“國風”,唯美的表現了中國女性的嫻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