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中國茶道的內涵和特點
一、中國茶文化具有社會性
飲茶是人類一種美好的物質享受與為精神陶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飲茶文化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生活的各層面.
劉貞亮茶之“十德”反映了古代對茶的社會功能的認識?!圆枭⒂魵?,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二、中國茶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無論屬于農耕文化或草原文化的民族,幾乎都有飲茶的習慣。并在長期的生活中,每個民族都形成各自多姿多彩的飲茶習俗。如藏族-酥油茶“寧可三日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客家擂茶—三生湯生茶生米仁生姜,納西族—龍虎斗茶加白酒,武夷山-三道茶(迎客茶紅茶,留客茶巖茶,祝福茶紅茶+桂茶+金桔)P6
三、中國茶文化具有區(qū)域性
我國地域寬廣,人口眾多,受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社會風情的影響,中華茶文化具有區(qū)域性特征,如福建廣東臺灣啜烏龍,南方人喜歡飲綠茶(品龍井),北方人崇尚花茶(喝大碗茶,飲花茶),邊疆地區(qū)飲磚茶。飲茶方式有清飲、調飲,如歐美和大洋洲國家鐘情加有奶、糖的紅茶,西非和北非的人喝加有薄荷或檸檬的綠茶。
2. 中國茶道有何特點
中國茶藝集茶飲與中國儒家傳統(tǒng)文化于一體,茶文化源起于中國,風行于世界。
3. 簡述中國茶道的構成
茶學研究的內容,從大的方面來劃分,可以劃分作兩大部分:茶科學和茶文化學。
在世界產(chǎn)茶國中,只有中國有以茶葉科學為專業(yè)的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不僅培養(yǎng)中專生、大專生以及有學士學位的大學畢業(yè)生,而且于60年代起開始培養(yǎng)茶葉專業(yè)的碩士學位研究生,80年代中期起開始培養(yǎng)茶葉專業(yè)的博士學位研究生。
中國設有茶葉專業(yè)的高等農業(yè)院校浙江大學茶學系一年前還是浙江農業(yè)大學茶學系。建于1952,原為兩年制專修科。1954年華中農學院茶葉專修科調整并入浙江農學院。1956年改為四年制茶葉專業(yè)本科。1960年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合并,1966年系、所分開。1989年經(jīng)國家教委通過為全國農學院重點學科
4. 簡述中國茶道的內涵和特點有哪些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制造茶葉。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fā)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jīng)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后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F(xiàn)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茶道一詞所指的是較早發(fā)展出來的抹茶道。
現(xiàn)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guī)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布置;品鑒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5. 簡述中國茶道的內涵和特點是什么
茶道”有三個特征:一是糅合傳統(tǒng)文化藝術與哲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種修身活動;二是以茶為媒介而進行的一種行為藝術;三是借助茶事通向徹悟人生的一種途徑。無論我國或日本、韓國的都離不開這三個內容。凡出自我國,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特征的精致行茶方式的就應叫中華茶道。所謂“精致行茶方式”,是包括已精進了的泡茶技藝與具邏輯、富美感的動作設計。茶道應以“茶”為中心、“無心”為要求、“敬”為宗旨,通過色、聲、香、味、觸、法達致眼、耳、鼻、舌、身、意的最佳感受,從物質享受達致精神享受的提升乃至頓悟。中華茶道是融合了儒(人格至善)、釋(指禪宗的覺悟與無我)、道(天人合一)為一體的生活藝術。
“當代茶道”并非日本茶道的翻版!日本茶道則是因為崇拜唐、宋文化而引進的其中一種漢文化。簡單地說,日本茶道是“尚古”,而中華當代茶道是“崇新”。日本茶道通常在象征隔絕世俗的茶庵內進行,而中華茶道卻喜歡融入大自然。參與日本茶道的人其一舉一動都要求格式化,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緊張地進行活動。而中華茶道則是多樣化、個性化的,主張和悅舒暢、脫俗清神。日本茶道是從寺院開始的,與宗教密不可分,而中華當代茶道卻是跨越宗教的信仰。日本茶道的主要內容是“點茶”或“煎茶”,而我國的是茶品豐富、茶法多樣。重要的是,日本茶道沒有“茶席設計”的內容。
當代茶道也不是古代茶技或歷史片斷的重現(xiàn),當代茶道是中華民族經(jīng)過40年茶藝復興,國民人文素質提高之后而產(chǎn)生追求更美滿生活的其中一種文化現(xiàn)象。
茶道藝術跟其他藝術一樣,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意念,傳達美感,使人覺得和悅舒暢。茶道是包羅了視覺藝術、行為藝術甚至音樂藝術于一身的綜合藝術。茶道包含思想性和藝術性,但主要是通過藝術去表達思想,利用茶道這生活藝術去享受藝術的生活。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去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它的秩序和法則,必先充分了解,準確掌握。
茶道的視覺藝術
為了全面品出茶葉的色、香、味,于是就出現(xiàn)了能配合其茶品的泡飲方法以及相應的茶具。也正是因為要方便泡出一杯好茶,所以所有茶具的設置都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所謂“合理定位”,是要因應所泡茶品及品茗人數(shù)而設定茶具的種類、質材、容量、數(shù)量以及應在位置等等,將必須的茶具合理地設置在一個便于操作的平臺上,這個特定的茶具組合形式就叫做“茶席”。
當你熱愛茶藝,就必然會收集各式各樣的茶具,更會刻意去組合一些精美的茶具以個性化的形象作為品茗會友之用這就是茶席設計的動機。將茶席藝術化以傳情達意,那便是茶席設計了。
要進行茶道就需要有一個茶席,而茶席主要是由茶具組成的。利用茶具去表達意念、傳遞訊息的藝術手段就叫做“茶席設計”。我們可以將每件茶具看作為一個“點”,若干茶具可連結成“線”,也可以組成“面”。利用茶具本身的質材與色彩再輔以其他的素材去為茶席進行“形”與“色”的設計,通過對視覺的刺激去影響觀眾的心理,這就是茶道的視覺藝術。
茶席設計
茶席設計是以方便泡飲為原則,在色彩、造型、空間等滲入美學元素,使之升華為充滿美感的藝術作品。在學習茶席設計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主次分明,也即藝術的層次感。譬如說,泡茶器具是行茶中最重要的用具,應該放在最注目的中央位置,其他茶具就不能占用。茶花只起點綴或點題作用,不應占太多面積,也不可過分奪目。目前不少的茶席設計只側重于“悅目”的關節(jié)上,茶具的布局不合理,有的甚至無法泡茶,違背了茶席設計以茶事為中心的原旨。嚴格來說,這不是茶席設計。
當刻意選擇具個性化的茶具,創(chuàng)作一個茶席以寄托思想、傳達意趣并與受眾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以茶為主角的當代茶道藝術就誕生了?!安柘O計”的流行,象征當代茶文化步進了“藝術”的階段。
茶道的造型藝術
茶具本身就是一種造型藝術,茶花設計是造型藝術,茶道裝置也是造型藝術。
6. 中國茶道的基本含義和基本精神
“茶藝”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茶藝”的概念包括茶的種植、制作、品飲的技藝等;狹義的“茶藝”概念,僅限于“飲茶之藝”,所論及的內容主要是茶的品飲及與品茶相關的鑒賞茶葉、選擇茶器、泡茶鑒水、沖泡技法、品飲方式、品飲禮儀等。本書所討論的是狹義范疇的茶藝,研究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享受一杯茶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