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茶道哲學思想
1、天人合一,物我玄會。
中國茶藝美學的哲學基礎,“天人合一”是源自《周易》的一個哲學命題,莊子最早做了論述,后來發(fā)展成為哲學思想體系,并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據此,孟子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樹立了“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的思想。有了這種思想,茶人心靈的搏動就能與大自然的生命律動渾然一體,茶人和茶就會產生富有人情味的情感交流,體驗無比親切美妙的感受。
“物我玄會”則是強調在品茶時從思想上泯滅物我界限,用全身心去與客體進行情感交流,通過物我融通,達到“思與境偕,情與景冥”的境界,這時我即茶,茶即我,人與自然融合,一滴萬川,有限無限,都在頓悟中消融,個體思想課達到絕對自由的“天樂”境界。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即智者,“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孔子創(chuàng)立的“君子比德”審美論。朱熹解釋說:“智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奔慈寮艺J為審美必須符合他們推崇的道德。據此,茶藝美學發(fā)展處了茶人愛石、愛玉、愛松、愛竹、愛梅、愛蘭,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藝術風格。
3、滌除玄鑒,澄懷味象。
“滌除玄鑒”出自《道德經》,洗凈污垢為滌,掃去塵埃為除,古人把鏡子稱為“鑒”。茶藝美學強調滌除玄鑒,要求茶人像大掃除一樣把主觀成見和一切教條迷信清除干凈,讓心一塵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著,在茶事活動中用虛靜空靈之心去觀照萬物,去感受自然真切之美。
“澄懷味象”是南朝山水畫家宗炳提出的審美理論,在茶藝美學中是對“滌除玄鑒”這一哲學命題的補充,澄是指水清澈平靜之意,“澄懷”,即使自己的心懷像澄清的水一樣平靜明澈,“味象”是指茶人用澄明如水之心去品味茶,去妙悟審美對象。
4、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在中國茶藝美學中,“道法自然”表現為追求自然美。自然的本性是樸素的,自然美表現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落,水之自流,它們都是自然無為,淡然無極。
在茶事活動中,“道法自然”具體表現為力求樸素簡約,返璞歸真,純任心性,一切都毫不取巧,毫不矯揉造作。因為只有自然的東西才是真物,只有自然地流露才見真情,只有自然無我才見真性,只有自然之美才淡然無極,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因此茶人強調美到極致是自然。在自然表露中間真情,在自然忘我中見真性,在追求道法自然中去除自私,擺脫桎梏,返璞歸真,得到審美享受,獲得心靈自由。
2. 中國茶道思想有哪些重要內涵
中國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個方面。
1、怡是指怡情、養(yǎng)性,指的是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夠強身健體,同時人們以茶悟道,從而怡然自樂,在精神方面得到升華。
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講求人的身體和心靈上的清凈,其與“道家”的思想一脈相通。
3、和是指以和為貴,中華民族向來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聯誼等。
4、真是指真誠守信,不虛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體現,“真”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3. 中國茶道藝術思想核心
中國茶道精神主要是指“怡”、“清”、“和”、“真”四個方面。
1、怡是指怡情、養(yǎng)性,指的是身體和精神兩個方面。茶本身就有保健作用能夠強身健體,同時人們以茶悟道,從而怡然自樂,在精神方面得到升華。
2、清是指清廉、清正、清苦,清心,清寂等,主要講求人的身體和心靈上的清凈,其與“道家”的思想一脈相通。
3、和是指以和為貴,中華民族向來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聯誼等。
4、真是指真誠守信,不虛假,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體現,“真”更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擴展資料:日本茶道精神:1、日本的茶道雖然源于中國,但在大和民族獨特的環(huán)境下,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美學自然地融為一體,成為日本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2、日本茶道精神可濃縮為四個字“和、敬、清、寂”。這是十六世紀末,千利休繼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來的?!昂汀敝傅氖呛椭C、和悅;“敬”指的是純潔、誠實,主客間互敬互愛;“清”和“寂”則是指茶室內外清靜、典雅的環(huán)境和氛圍。3、 日本茶道中的閑寂、恬靜,已成為日本人欣賞美的意識。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其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原占統(tǒng)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級走上政治舞臺。失去天堂的貴族感到世事無常而悲觀厭世,因此很多貴族隱居山林,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過著隱逸的生活。
4. 中國茶道思想內涵
茶道是相對于茶藝表現形式的不同形態(tài)的一種精神產品,二者共同構成了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如果說“茶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的話,那么“茶道”則是茶藝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前者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后者則是精神、道理、規(guī)律、本源與本質,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通過心靈去體會的內在的表現形式。
二者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果。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是指導茶文化建設活動的最高原則。
5. 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特點
中國茶道的精髓:沏茶、賞茶、飲茶、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
中國茶道的核心理念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一種很有益的和美儀式。
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包括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這七種主要義理。中國茶道以“四諦”為總綱,即和、靜、怡、真。 和 “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國佛、道、儒三家思想雜揉的具體體現。
我們應該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獨有的。儒、釋、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儒家重視禮義引控的“和”。
道家倡導純任自然的“和”,反對人為的規(guī)范。佛家推崇的則是超越現世的主客體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體現中和之美;道家的“和”體現無形式、無常規(guī)的自然美;佛家的“和”,體現規(guī)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