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鼎白茶制作工藝
老白茶,又名白金茶,即貯存多年的白茶?;竟に嚢ㄎ颉⒑姹海ɑ蜿幐桑?、揀剔、復(fù)火等工序。其制法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xiàn),湯味鮮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老白茶的制作工藝流程。
老白茶的制作工藝流程
白茶的制作工藝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陽光下,或置于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nèi),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
1、采摘
白茶根據(jù)氣溫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萎凋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后,根據(jù)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nèi)自然萎凋、復(fù)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nèi)自然萎凋和復(fù)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fù)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4、保存
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nèi),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老白茶的儲存形態(tài)可分為散茶和茶餅。二者的主要區(qū)別的在于,外形上:一為色澤銀白透黃的散白茶,一為壓制成茶餅色澤深重帶褐色的白茶;內(nèi)在的區(qū)別:老白茶餅經(jīng)過壓制這道工序,存放的過程中會自然發(fā)酵,而散裝老白茶則不會。
老白茶價值
1、產(chǎn)量少,僅中國·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和寧德市福鼎市一帶可產(chǎn)。
2、適合大白茶茶樹生長的環(huán)境優(yōu),高山地區(qū)。
3、制作工藝沿用古法,不炒不揉,適當攤晾,天然萎凋,適時烘焙,對制茶技術(shù)要求很高。
老白茶在多年的存放過程中,茶葉內(nèi)部成分緩慢地發(fā)生著變化,香氣成分逐漸揮發(fā)、湯色逐漸變紅、滋味變得醇和,茶性也逐漸由涼轉(zhuǎn)溫。其茶寒涼,功同犀角,且存放時間越長,滋味也越醇和,其藥用價值和品飲價值也更高。
2. 白茶制作
白茶、綠茶和紅茶,主要區(qū)別在于制作方法不同。具體如下
1、發(fā)酵程度不同
白茶是“輕微發(fā)酵茶”,綠茶是“不發(fā)酵茶”,紅茶是“全發(fā)酵”茶。
2、茶葉顏色不同
白茶,表面滿披白色茸毛;綠茶,清揚綠葉,形美;紅茶,紅湯紅葉、香甜味醇
3、保存時間不同
白茶,保存時間適中。
綠茶,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陳化失去味道,保存時間較短。
紅茶,能夠保存相當長的時間,這樣能適應(yīng)長途運輸,適合出口。
3. 福鼎白茶的泡法
1、杯泡法
如果是一個人喝白茶的話,可以用杯子沖泡,用200ml大玻璃杯,取5g白茶,用90度的開水,先溫潤聞香,再用開水直接沖泡,一分鐘后就可飲用。
2、蓋碗法
如果是兩個人對喝白茶,可以用蓋碗,取3g的白茶投入中蓋碗,用90度開水溫潤聞香,然后像功夫茶泡法一樣,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續(xù)20秒,這樣就能品到十分清新的口味。
3、壺泡法
如果是三到五個人喝白茶,可以用壺泡,用中品的大肚紫砂壺是白茶泡具的最佳選擇。取7-10g的白茶投入壺中,用90度開水溫潤后用100度開水悶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飲,這樣可以品到清純中帶醇厚的品味。
4、大壺法
如果是很多人喝白茶,那就用大壺沖泡白茶,大肚高身的大品瓷壺是最佳選擇。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壺中直接用90-100度開水沖泡,喝完直接加開水悶可以從早喝到晚,味道特別醇厚和清爽。這種方法也可供一家大小共享,特別是夏天,因為白茶的冷飲更好喝,并且決不傷害身體。
5、煮飲法
煮飲法是最特殊保健的一種喝白茶的方法,也是民間一直沿用的秘方。用清水加15g老白茶,煮3分鐘成濃汁后過濾出茶水,待涼到70度添加一勺蜂蜜或土冰糖乘熱飲用,頓感體輕神寧其中妙用自能體會,其口感神韻更是醇厚奇特。
4. 白茶的制作工藝流程
工具原料白茶工藝
步驟/方法分步閱讀
1
/4
流程1、采摘
白茶根據(jù)氣溫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
/4
流程2、萎凋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后,根據(jù)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nèi)自然萎凋、復(fù)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nèi)自然萎凋和復(fù)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3
/4
流程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fù)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4
/4
流程4、保存
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nèi),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5. 福鼎白茶制作工藝流程視頻
朱時茂真的是轉(zhuǎn)戰(zhàn)白茶行業(yè)了,網(wǎng)上曝光的短視頻顯示,朱時茂置身的產(chǎn)品是福建福鼎白茶。他親自在茶園的視頻和以他的名字進行的產(chǎn)品包裝設(shè)計等方面。
朱時茂的茶園位于福建省福鼎市點頭鎮(zhèn)大峨山,平均海拔600米的高海拔茶園。
福鼎白茶是這兩年熱起來的,今年比去年能貴一倍。關(guān)于白毫銀針的價格,市面上參差不齊,當年產(chǎn)的300-3000都有。
6. 福鼎白茶制作工藝流程
白茶為福建特產(chǎn),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竟に嚢ㄎ颉⒑姹海ɑ蜿幐桑?、揀剔、復(fù)火等工序,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
工具材料:
白茶
工藝
步驟/方法
01
流程1、采摘
白茶根據(jù)氣溫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02
流程2、萎凋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后,根據(jù)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nèi)自然萎凋、復(fù)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nèi)自然萎凋和復(fù)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03
流程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fù)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04
流程4、保存
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nèi),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特別提示
白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xiàn),湯味鮮爽。
7. 福鼎白茶特點
第一步:撬茶
根據(jù)沖泡需求,使用茶刀,撬取白茶5g,盡量保證茶葉的完整性。
撬茶時找準茶餅的邊緣接壤處,使用茶刀插入,并左右呈弧度劃動,然后向上輕輕抬起即可。
正常情況下,110ml的白瓷蓋碗,取出5g為佳(散茶則可以直接取用)亦可根據(jù)個人喜好以及口味的輕重,增減用茶量。
第二步:溫杯潔具
溫杯潔具很重要。
將沸騰的開水倒入茶杯、蓋碗之中,充分浸潤并燙洗干凈,從而保證茶具的清潔性,保證茶香純凈不受外界因素干擾。
這一步驟,在寒冷之季,尤為重要。
第三步:投茶沖泡
沖泡白茶餅,最佳水溫是100℃。在沸水下,能讓香氣物質(zhì)充分釋放,還能讓果膠物質(zhì)分解開,以保證茶味充足。
將5g白茶投入蓋碗之中,持水壺于蓋碗上方,沿著蓋碗邊緣一圈一圈環(huán)繞注水,保持勻速,直到注滿蓋碗為止。
環(huán)繞注水,可讓白茶充分浸潤在沸水中。
第四步:出湯飲用
注水完畢,等待5~10s左右的時間,合上蓋碗蓋子(留有一條窄縫隙),持蓋碗于公道杯上方,傾倒茶水,最后倒入茶杯(品茗杯)細細品飲。
注意:第一泡為洗茶,洗茶可根據(jù)茶葉老嫩程度選擇,老茶、餅茶可以適度洗茶,散茶以及新茶、白毫銀針可以不用洗。
前四沖,以10秒內(nèi)快出水為好。
第五沖以后,可根據(jù)茶湯調(diào)整出水時間,遞增5s左右。湯水清淡后,適當坐杯,可讓湯水重新回復(fù)醇厚風味。
沖泡注意點
1、投茶量不宜過多,避免風味過于濃重,或苦澀,品嘗不到真實的茶味,一般按照110ml左右的蓋碗,取茶5g即可,當然并非絕對。
2、水溫必須是100℃沸水,只有開水的作用下,白茶中的物質(zhì)才可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3、出湯要利索,不要進行長時間的悶泡。
品鑒術(shù)語
形狀術(shù)語
毫心肥壯:指茸毛多的芽白茶,芽葉連枝。其芽形似花朵的花芯故稱為毫心,形容白茶的芽肥嫩壯大,茸毛多。
茸毛:茸毛多、潔白、有光澤。
顯毫:芽葉上的白色茸毛,通稱“白毫”,芽尖含旦高的并含有較多的白毫,稱為顯毫。白茶毫色有銀白、灰白。
勻齊、勻整:勻是均勻、齊是整齊,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細、長短、輕重相近,老嫩整齊,無莖梗樸筋毛和夾雜物。
滋味評語
鮮濃、鮮厚:鮮表示鮮潔爽口,濃是茶湯溶質(zhì)豐富,口味濃厚而鮮快,喉味爽適含香有活力。
鮮爽:鮮潔爽口,有活力,但濃度比鮮濃低些。
甜爽:鮮潔爽口帶甜感,有活力。
醇厚:濃純可口,回味略甜,也可以用醇爽表示。
醇和:味清爽帶甜,鮮味不足,刺激性不強。
粗淡:味淡薄滯鈍,喉味粗糙。
軟弱:味淡薄軟,無活力。
苦澀:味雖濃但不鮮不醇,茶湯人口,味覺麻木,如食生柿。
水味:口味清淡不純,軟弱無力。
異味:焦、煙、餿、酸、陳、霉等劣異味。
香氣評語
毫香:福鼎白茶的特征香氣,指幼嫩的白毫的香味,如白毫銀針的香氣是毫香幽怨。
鮮濃:香氣濃而鮮爽持久。
鮮嫩:香高潔細膩,新鮮悅鼻.為芽葉細嫩的特殊香氣,類似毫香。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間,為茶葉較嫩且新鮮。
清香:香氣清純?nèi)岷?,香雖不高,緩緩散發(fā),令人有愉快感。
鮮爽:香氣新鮮活潑、嗅后爽快。
鮮甜:鮮爽帶有甜香。
甜純:香氣不太高,但有甜感。
純和:香氣純凈而不高不低,無異雜氣味,也可用“純和”。
鈍濁:氣味雖然有一定濃度,但滯鈍,感覺不快。
粗淡:香氣低有老茶的粗糙氣,也稱粗老氣。
濁氣:夾有其他氣息,有沉濁不爽之感。
高火:烘焙干燥溫度較高,火溫尚可且時間過長,干度十分充足所產(chǎn)生的高火氣。
老火、焦氣:制茶中火溫不當所致,輕微的焦茶氣息稱老火,嚴重的稱為“焦氣”。
悶氣:白茶下匾后,堆積時間過長,干燥不及時形成的不愉快的悶味。
異氣:焦、煙、餿、酸、陳、霉、油氣、鐵腥氣、木氣以及其他劣異氣息,或一時難以指明的異雜氣,一般要指明具體哪一種氣味。
8. 茶葉制作工藝
1、綠茶:鮮葉-殺青-揉捻(做形)-干燥
綠茶是以采摘鮮葉為原料,綠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殺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藝。綠茶的最大的品質(zhì)特點就是“三綠”,即葉綠,湯綠,葉底綠。綠茶的花色品種都很多,按照殺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炒青綠茶和蒸青綠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為炒青綠茶,曬青綠茶以及烘青綠茶;按品質(zhì)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名優(yōu)綠茶和大宗綠茶。綠茶又分為炒青、烘青、曬青、蒸青。
2、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黃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它的最主要特點是“黃湯黃葉”。黃茶的分類按照采摘鮮葉的嫩度以及芽葉的大小可以分為三類,即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黃芽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黃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陽黃湯,蔚山白毛尖等;黃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燈。
3、黑茶:鮮葉-殺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類中原料最為粗老的,成茶色澤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為堆積發(fā)酵時間較長造成的。黑茶根據(jù)產(chǎn)區(qū)和制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湖南黑茶,四川邊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貴黑茶等。
4、白茶:萎凋-干燥(新工藝白茶:萎凋-輕揉-干燥)
白茶是我國的主要茶類,是由宋代三色鮮芽,銀絲水芽演變而來的。白茶的最大特點是“銀葉白湯”。白茶按照茶樹品種與鮮葉采摘的不同可以分為芽茶和葉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銀針等,葉茶主要有白牡丹,壽眉,貢眉等。白茶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5、烏龍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國特色茶之一,它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特點,既有綠茶的清香,同時又有紅茶的濃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點是沏泡后的葉底“綠葉紅鑲邊”。清茶根據(jù)產(chǎn)地以及制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以及臺灣烏龍茶。
6、紅茶: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紅茶屬全發(fā)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jīng)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后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日照紅茶、祁紅、昭平紅、霍紅、滇紅、越紅、泉城紅、泉城綠、蘇紅、川紅、英紅、東江楚云仙紅茶等,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2013年湖南東江楚云仙紅茶喜獲“中茶杯”特等獎。
中國茶類種類豐富,備受廣大人民喜愛,茶道被稱為高雅藝術(shù),喝茶對人身體有好處,中國六大茶類指的是我國所產(chǎn)的茶葉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