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柴燒茶葉末
飲茶始于中國,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jù)季節(jié)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
茶葉表面容易發(fā)生風(fēng)霉現(xiàn)象,是由于空氣潮濕,加上茶葉本身水分含量較高造成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茶葉受潮”了。茶葉受潮其實就是干濕度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說,鑒別茶葉干濕度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是含水量,含水量7%以下為正常,若是高于7%,則茶葉容易受潮變質(zhì)。那么生活中,如何來辨別呢?
?一是“捏”。最簡單鑒別茶葉是否受潮的方法,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啦!
如果捏一下就碎了,說明沒有受潮;
如果茶葉變成碎末狀則表明輕度受潮;
? 如果茶葉變碎并變成塊狀或條狀,表明茶葉基本受潮;
? 茶葉沒成碎末,而是維持原形或者變動不大,則表明茶葉已經(jīng)完全受潮。
二是“泡”。如果是受潮發(fā)霉的茶,一般可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深嗅多有潮濕陰霉的氣味。若是沖泡當(dāng)中這種氣味更為明顯。另外,泡出的湯色會呈暗紅甚至黑色,茶渣呈黑色且缺少活性。
三是“嘗”。香氣低沉有水悶味,那就是受潮了。香氣、滋味都很正常則沒有受潮。
接下來,我說說茶葉受潮,發(fā)霉后怎么辦?
如果只是單單受潮,是可以喝的,只是香氣口感會受到影響。如果發(fā)現(xiàn)霉點,就說明茶葉已經(jīng)變質(zhì),不能再飲用,但可以這樣處理,發(fā)揮其更大的功效:
1、有效除臭劑:茶葉能消除異味,茶葉中的單寧酸能吸收空氣中部分毒素,對凈化空氣有點作用。
2、天然洗眼水:由于空氣污濁,眼睛很容易感到不適。此外,兒童游泳的時候眼部容易感染細菌。茶葉的單寧酸有殺菌,收斂作用,能舒緩眼部不適。將棉花球浸透于凍茶內(nèi)(以綠茶效果最好),然后貼到眼上,最好能眨眨眼,讓茶沾到眼睛,發(fā)揮洗眼作用。此方法亦適用于起床后,眼白污濁、充血及長時間于燈光下工作,眼睛感酸澀的人。
3、特效護發(fā)素:茶葉中的單寧酸有柔軟及修護功效,可用來作護發(fā)素,對付受損及難以梳理的頭發(fā)。頭發(fā)先以洗頭水洗凈。只要持之以恒,就算不焗油,頭發(fā)亦會變得柔順,容易打理且有陣陣茶香呢!
4、神奇洗手“茶”:處理魚肉或吃蝦蟹等海鮮后,手上會留有油漬及腥味,就算用香皂洗亦難以去除,其實只要用烏龍茶洗手即可,方便快捷。
5、天然肥料:茶葉有豐富的維生素,所以將泡過的茶葉置于萬年青、富貴竹的根部,能令葉子更青綠鮮艷。
另外以茶止血一直為民間所用,尤其是盛產(chǎn)茶葉的地方。將小段紗布浸入濃茶內(nèi),濕透后貼在傷患處上。此方法亦適用于裂開的干燥皮膚。
發(fā)霉了的茶葉還有這么多的作用,以后當(dāng)遇到家里的茶葉發(fā)霉了就不要馬上扔掉了,可以按照上面的做法要進行處理;我們平時不要把茶放起來就不管不顧了,要根據(jù)天氣的變化,控制好溫濕度,定時地檢查茶葉是否受潮、發(fā)霉或者變質(zhì)。
2. 柴燒茶葉末釉壺泡什么茶
建窯為宋代名窯之一,是柴燒建盞窯口最好的一口窯。
建盞十大窯口包括有茶洋窯、福清東張窯、武夷山遇林亭窯等等。其中,茶洋窯的年代最晚,福清窯的數(shù)量最多,武夷山窯則是以加金彩的器物為貴。
建窯屬于窯變釉,針對這種釉窯的大小非常重要
3. 柴火煮水泡茶
《潮州工夫茶》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陳香白、陳再粦父子均為這一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兩代非遺傳承人共同演繹《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jīng)_泡方法。
第一式:茶具講示
實用而有美感的品質(zhì)茶具,常常令人愛不釋手,單是觀摩賞玩已能自得其樂。
第二式:茶師凈手
泡茶之前,須先凈手,保持雙手潔凈無異味。
第三式:泥爐生火
泥爐生炭燒開的水,正如柴火灶煮熟的米飯,有獨特的風(fēng)味。
第四式:砂銚掏水
砂銚:宋代稱急須,是指煮水、烹茶、暖酒的小容器。
第五式:欖炭煮水
烏欖炭燒的開水泡茶能起到“活火烹活泉”令茶湯鮮活清甘的效果,同時焰活呈青藍色無煙臭并有淡淡的欖仁香。
第六式:開水熱罐
罐:茶壺,俗稱沖罐。用容量較小茶壺配合小杯使用最適宜,壺小能留香不蓄水。
沒有茶壺,亦可以用蓋碗代替。
第七式:再溫茶盅
茶盅:即茶杯。
工夫茶喜用薄胎“蛋殼杯”,以“若深杯”最為著名。
三只小杯,寓意三杯為“品”,“品物流形”、“田獲三品”、“三為萬物”,三是最穩(wěn)定的結(jié)構(gòu)。
不管人數(shù)多少均只用三個杯,大家輪流喝,體現(xiàn)“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衷共濟圓融一體人文精神。
第八式:茗傾素紙
以手掌大小的白方紙代替茶則,精儉節(jié)約,體現(xiàn)“如非必要,勿增實體”的“大道至簡”精神。
亦方便觀察干茶條索、顏色。
第九式:壺納烏龍
工夫茶喜用烏龍茶,也可以沖泡其它茶。
第十式:甘泉洗茶
洗茶去沫,避免苦澀。
第十一式:提銚高沖
開水沿壺邊定點入水,不能直沖壺心,不可斷續(xù)。
高沖令沸水直入壺底去除澀滯。
第十二式:壺蓋刮沫
開水沖滿勿溢,讓白沫浮出壺面,提蓋從壺口刮沫墜落,然后蓋定。
第十三式:淋蓋追熱
淋蓋的作用,一是去沫二是追溫,壺外追熱令香氣沖盈壺中。
第十四式:燙杯滾杯
燙杯目的在于提升杯溫,“湯沸茶香”,熱杯能起香。
滾杯令杯緣互碰發(fā)出鏗鏘金玉聲音,猶如器樂鳴奏悅耳動聽。
第十五式:低灑茶湯
低斟出湯,勿令飛濺,勿生氣泡,能含香藏韻。
第十六式:關(guān)公巡城
工夫茶不用公道杯,執(zhí)壺循回往復(fù)勻速出湯,是謂“巡”,目的在于讓三個杯里的茶湯濃淡均勻份量均等,勿厚此薄彼,勿有分別心。
第十七式:韓信點兵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笔且粋€八字成語,只講前四字不講后半,體現(xiàn)幽默感,重點在沒有說出來的后半句。
茶湯點滴務(wù)盡,勿使殘留浸泡過久致后續(xù)苦澀。
第十八式:敬請品茗
灑茶完畢,賓主互相禮讓,按照長先幼后順序輪流著喝。
同時以客為尊,必須待所有賓客喝過一巡然后才輪到主人喝。
待客之道,禮讓三先。
第十九式:先聞茶香
杯面迎鼻,香氣齊集。潮州單叢茶花香果花迥異,品種香型多達108款。
品嘗鑒賞,樂在其中。
第二十式:和氣細啜
乘熱執(zhí)杯,杯緣接唇,啜飲而盡,芳香滿溢,甘澤潤喉,余韻綿長。
第二十一式:三嗅杯底、瑞氣和融
掛杯的茶香,溫冷殊異。飲茶完畢三嗅杯底,林語堂說:“氣味芳香,較嚼梅花更為清絕?!?/p>
陳香白:《潮州工夫茶》非遺傳承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學(xué)術(shù)委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使者”,中國茶文化大家,出版發(fā)行了包括《中國茶文化》等一系列茶文化書籍。
一九九七年在其出版的專著《潮州工夫茶概論》(汕頭大學(xué)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ISBN 7-81036-227-5/G47)提出完整的一套潮州工夫茶沖泡方法,并不斷完善發(fā)展成為《潮州工夫茶》沖泡二十一式。
正是以陳香白先生為代表的茶人不懈努力,推動了潮州工夫茶列入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項目。
4. 柴燒茶具泡什么茶
兩個是不同的東西無法比較。柴燒紫砂壺,早期是由于窯工對紫砂壺的窯溫不能很好的掌控,所以才有紫砂壺?zé)ǖ那闆r,現(xiàn)在由于很多人喜歡柴燒的質(zhì)感,很多藝人開始嘗試柴燒紫砂壺,所以柴燒壺與紫砂壺屬于兩個品類,據(jù)體要看個人喜好程度來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5. 柴燒茶葉末建盞
可以。
建盞柴燒是一種宋代的古老燒制方法,燒制時用匣缽覆蓋建盞,以木柴作為主要燃料,匣缽將木灰與火分離,避免直接接觸,使建盞的釉面完好無損。
柴窯燒制,釉面更加光滑,斑紋完全來自窯內(nèi)火候,土胎,草木灰的融合,燒制工藝過程留下的火痕,也是人工難以構(gòu)成的玄妙之處。
6. 茶葉燒成灰
所謂喝茶之前先要洗茶,就是泡的第一杯要倒掉再泡,因為茶葉采摘下來沒有經(jīng)過洗直接烘干,當(dāng)然有灰塵了。
7. 柴燒茶具圖片
你好,柴燒茶具很好清洗,和電燒壺一樣清洗即可。柴燒茶具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開壺或者開杯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開壺工序,否則柴燒壺或者柴燒杯喝茶很容易上火,柴燒茶具的優(yōu)勢就是泡茶真的特別好喝,就像廣東人所說的鍋氣一樣,很玄幻但又能讓你感受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8. 柴燒茶葉末釉
柴燒茶具上的釉不是化學(xué)成分。柴燒茶具上的釉就是天然的草木灰。
柴燒茶具,是將制作好的陶藝品裸露放置在窯體內(nèi),用木柴作為燃料燒制,燒制時間一般在100個小時左右(大約5天到一個星期),燒制期間要不眠不休、不間斷的投柴。木柴在長時間的燃燒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灰燼附著在陶坯身上,當(dāng)溫度上升到1000攝氏度左右的時候,灰燼與陶土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鐵、鎂、二氧化硅等)產(chǎn)生化學(xué)變化,慢慢形成自然、豐富多彩的草木灰釉,由于灰燼是隨著窯內(nèi)的氣流和氛圍隨著窯體結(jié)構(gòu)自由的飛揚,就會形成層次豐富、不規(guī)則的釉色變化。
9. 柴窯茶葉末
柴燒茶器因它特有的燒陶方式,使得柴燒器皿有較高的透氣性,柴燒器皿直接用木材燒瓷,瓷在火中燒四、五天便會在瓷體表面留下火苗舔過瓷的痕跡,落灰附著在坯體上。 當(dāng)溫度高達1200攝氏度以上時,形成溫澤光潤,成就了瓷器表面獨特的光澤,并利用氧化還原氣氛制造窯變效果。
在柴燒紫砂作品過程中,將會改變紫砂泥的結(jié)構(gòu),使其中的氧化鐵還原成低價鐵,因此能轉(zhuǎn)化水質(zhì),使茶湯味道更加甘甜芳香,故沏茶品茗時,柴燒壺或杯更可呈現(xiàn)珍貴茶葉的最佳風(fēng)味。柴燒所帶來的魅力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得一清二楚,每位作者出的每件柴燒作品帶給大家的驚喜都不一樣,只有親自體驗才能夠感觸其中樸實得驚艷的美妙。
紫砂柴燒作品不只采取自然優(yōu)質(zhì)紫砂泥料,并且所需燃料全體是自然的優(yōu)質(zhì)木材。在燒制進程中使柴火與紫砂陶坯直接相熔,不添加任何人工化學(xué)成分,經(jīng)過天然燒制,使溫度遲緩增高,并逐漸發(fā)生遠紅外線的能量。如許,使紫砂泥的焙燒溫度就愈加無益于其氣孔率的進步,極大地保護了紫砂壺胎體自帶的“雙重氣孔構(gòu)造”,使其吸附氣體功能和透氣功能更強,也防止了以其它方法燒制對紫砂泥氣孔率的遏制。
紫砂外面含有的少量氧化鐵,經(jīng)由遲緩的柴燒今后可以更好地改動水質(zhì)。
柴燒燒制過程沒有任何人工或化學(xué)成分,而它燒制過程中溫度高,時間長,具有遠紅外線能量,使得器皿有軟水柔水的作用。因此適合用柴燒泡重發(fā)酵重焙火的茶或者儲藏多年的陳茶。試試看,用不同的茶器泡同一種普洱茶,或者是香氣高的茶,一定會喝出不同的味道。
?氧化還原燒法?使氧化鐵轉(zhuǎn)化成二價鐵。
柴燒紫砂壺采用氧化還原燒法,高溫?zé)七^程中把里面本含有的氧化鐵還原成了二價鐵。
人體鐵的作用,是用來運輸氧氣的,二價鐵具有氧化性,還原性。人體缺少鐵就會引起貧血等癥狀。紫砂里面不僅僅只含有氧化鐵,還有鎂鈣鉀鈉,都是人體需要吸收的微量元素。?
? 使弱酸性水轉(zhuǎn)化為弱堿性水?
柴燒紫砂壺在使用時,當(dāng)壺體達到一定熱量后,紫砂泥中的二價鐵及其他微量元素會溶解到水中,所以該壺?zé)鰜淼乃畷尸F(xiàn)弱堿性。水質(zhì)也會變軟,變滑,變厚。?
弱堿性的水對人體有什么好處呢??
通常PH值在7.0-7.45之間的水就是弱堿性水。?
人的身體接近87%都是水份,所以體液的PH值也不固定。通常人體體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所以飲用水的PH值在人體體液范圍,就適合人體吸收。我們知道人體健康最重要的在于均衡,即酸堿性食品攝入的平衡,不論是酸性或是堿性食品,都應(yīng)該多樣化攝取。事實上,現(xiàn)代人的飲食偏向酸性,然而會使人體體質(zhì)最終呈現(xiàn)酸性。酸性體質(zhì)易造成現(xiàn)代人的健康上的三高問題,并為癌細胞培養(yǎng)溫床,所以膳食營養(yǎng)學(xué)才提倡攝入堿性食品,水也是食物,而且是人體最易吸收的。弱堿性水正好起到平衡人體酸性的作用。堿性水對身體的平衡、和諧作用,才能保持健康,少生病而長壽。?
?過濾異味、改變水分子。?
柴燒紫砂壺經(jīng)過多年研究采用最原始的柴燒還原法制作成,城市自然水原本呈弱酸性,經(jīng)柴燒紫砂壺?zé)_后的呈現(xiàn)弱堿性,并能過濾掉里面的異味和氯氣,使大分子水轉(zhuǎn)化為小分子水,更易人體吸收,口感更柔滑、絲甜。?
? 關(guān)于柴燒?
用松木等可燃薪柴,采用氧化還原明焰燒成,是金木水火土演變而成,所以沖茶會好喝,這主要源于她的‘‘火’’,這是火的神奇和魅力。缺點就是色澤不均勻,有火刺現(xiàn)象,有自然落灰釉。不同于當(dāng)今的其他壺全部使用煤氣窯、電窯等均勻的釉色和光澤,但是氣燒電燒壺缺“木”缺“火”所以不管玻璃、瓷、陶,本質(zhì)無太大差別,燒水不會好喝,因為它缺“木”和“火”。而柴燒紫砂壺的還原氧化燒成法,除了對身體健康,也恰是因為火焰燒的不同釉色和落灰,才使得每一把都獨一無二,擁有質(zhì)樸而敦厚的儀態(tài),一種回歸本源的美感。?
10. 茶葉有柴火味
這個要看,一般滇紅是沒有的,如果傳統(tǒng)制作,滇紅最后是用炭火烘焙,肯定有煙味,現(xiàn)在大量的都是電烘焙就不會有,但有的是鍋爐烘干,燒柴火的時候會串一點煙味。
11. 柴燒茶葉末瓷器收藏價值
朱泥、紅泥的紫砂壺:四種茶都可以用,泡鐵觀音等烏龍茶更佳好點;
壺口小的紫砂壺:不合適用鐵觀音;
底槽清,低溫?zé)频膲亍⑶逅嗟膲剡m茶性比較廣泛,對任何茶葉均比較適中;
深色天星泥、深色青灰泥壺用紅茶比較合適;
普通紫泥、深色紫泥的紫砂壺:用普洱、紅茶、黑茶相對比較好養(yǎng)一些,其它茶也可以泡養(yǎng);
容量大的紫砂壺:不合適泡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