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學專著是?
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學專著當數(shù)我國古代的(茶經)。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xiàn)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據(jù)考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學專著當數(shù)我國古代的(茶經)。
德國的自然史學家,經濟學家約翰貝克曼教授,1793—1800年出版了他的《商品學導論》
二、茶經在公元多少年正式復興?
公元780年左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問世,這是當時代中國人民關于茶的經驗的總結。作者詳細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jù),對茶葉生產的發(fā)展起過一定積極地推動作用。 《茶經》是唐朝的陸羽(733--804)創(chuàng)作的。《茶經》一問世,就成為人所至愛,被盛贊為茶業(yè)的開創(chuàng)之功。《茶經》全書共七千多字,其實篇幅并不大。共分3卷10節(jié)
三、陸羽在制定茶道技術的標準時,對煮茶用水的評價為( )
陸羽在制定茶道技術的標準時,對煮茶用水的評價為::井水下、江水中、山水上。
陸羽《茶經》可分為五大要旨: 鑒茗、辨器、識水、煮膏、品味。
1、鑒茗
即鑒別茶的優(yōu)劣、品級高下。在《茶經》中,陸羽指出,茶有可用與不可用之鑒。而可用者又有佳與不佳之鑒。凡茶并非完全可用。胡行
2、辨器
即識別、選擇煮茶飲茶的器具。在茶道中,陸羽對器具的選擇和褲春嘩要求極為嚴格。煮、飲之器中,共列有二十四器,缺一不可,并各規(guī)定有精確的尺寸、形狀,且制器的材料也有明確的要求。
3、識水
水是煮茶、沖茶、泡茶的關鍵條件。識水便成為陸羽茶道中的重要規(guī)制。陸羽將當時天下可用煮茶之水分為三類三等。三類,即山水、江水、井水;三等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煮膏
即煮茶。陸羽將茶葉之精華稱為“膏”,故有是說。又由于茶在唐代時興的是“煮”而非沖泡,所以,我們還得以“煮”為線索,去領略陸羽茶道之精奧。
5、品味
品味,是茶道的高潮。此前的一切識別、鑒賞等行為,皆服務于飲也。依照陸羽茶道,應是品中有賞,賞中有聞,讓茶湯所呈現(xiàn)的形、色、味、香,無一遺漏地進入人的感官,使人獲得高度愉悅,使精神得到升華。森虛
四、想請問一下陸羽評中泠泉水為第七,是出自茶經哪一篇?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
想請問一下陸羽評中泠泉水為第七,是出自茶經哪一篇?原文是怎么描述的?謝謝!!!!
解析:
不是出自茶經,是出自江州刺史張又新的《煎茶水記》
原文
陸曰:“ 楚水第一,晉水最下?!崩钜蛎P口授而次第之:廬山康王谷水廉水第一,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然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蝦蟆口水”第三,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揚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東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巖縣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廬州龍池山顧水第十,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十一,揚州大明寺水第十二巖段,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關西洛水第十五(未嘗泥),吳松江水第十六,天臺水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圓泉水第十八,桐廬巖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揚子江南零水就是泠泉水
全文
故刑部侍郎劉公,諱伯芻,于又新丈人行也。為學精博,頗有風鑒。稱較水之與茶宜者,凡七等: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蘇州虎丘石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五,吳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斯七水,余嘗俱瓶于舟中,親揖而此比之,誠如其允也。客有熟于雨浙者,言搜訪未盡,余嘗志之。及刺永嘉,過桐廬江,至嚴子瀨,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輩用陳黑壞茶潑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鮮馥也。又愈于揚子南零殊遠。及至永嘉,取仙巖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粗帶譽。以是知客之允誠哉,信矣!夫顯理鑒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蓋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行基之者。元和九年春,子初成名與同年出生期于薦福寺,余與李德垂先至憩西廂玄鑒室。會適有楚僧至,置囊有數(shù)編書。余偶抽一通覽焉。文細密,皆難記。卷末又一題云《煮茶記》。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逢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