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茶葉品種以及土地流轉(zhuǎn)費用而定,大概200-300畝左右, 種植茶苗到茶樹可采摘期至少3年,期間肥料,人工,除草等等各種投入比較大,如果只有100萬元,不建議種植那么多
印度茶葉的種植歷史是怎樣的?
??178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船主從廣 州運少量中國茶籽至加爾各答,印度總督 哈斯丁斯寄了一部分給東北部不丹包格爾 栽植,其余茶籽栽植于英軍官凱特私人的 加爾各答植物園中,這是印度最早的栽植茶 樹的紀錄。1788年,英國自然科學家班克斯最早提 倡由中國引種至印度;并應(yīng)東印度公司之 約,寫小冊子介紹中國的種茶方法。
??同時指 出比哈爾、蘭格普爾和可茨比哈爾等地適宜種茶。1834年,印度總督本廷克成立茶葉委員 會,研究中國茶樹究竟有無可能在印度繁殖。 該會秘書戈登來中國調(diào)查栽茶制茶方法。中 國制茶工人和技師亦于1837年到達阿薩姆。 1838年制成第一批茶葉約250公斤,東印度 公司董事會認為質(zhì)量很好,并以高價公開出 售。
??次年即有95箱印度茶葉運抵倫敦。與此 同時,在印度公司董事會還批準了英國商人 立即組織職權(quán)薩姆茶葉公司”的請求,這家 公司于1839后在上阿薩姆正式成立,投資為 50萬英鎊。從總的情況來看,19世紀50年代以前印度植茶業(yè)還處于萌芽時期,但到19世紀60年 代以后,英國許多資本家在印度紛紛投資興 建茶園,掀起了第一次種茶高潮。
??印度的第一個茶葉公司成立于19世紀40 年代,英屬印度政府把除了查布瓦茶園以外 的所有茶園出售給該公司(查布瓦茶園為一 個中國人購買經(jīng)營)。該公司在1852年售茶獲 利,第一次向股東分紅,消息傳開,引起轟 動,私人資本躍躍欲試。1857年英國鎮(zhèn)壓印 度民族大起義后,改組印度政府,把印度置 于英王的直接管轄之下,英國資本大規(guī)模進 入印度,相當大一部分投人種茶業(yè),各種茶 葉公司紛紛涌現(xiàn),1881年在加爾各答成立印 度茶業(yè)聯(lián)合會。
??成立之初,聯(lián)合會的成員擁 有10。3萬英畝茶園。聯(lián)合會在茶的種植、加 工、運輸、銷售等方面協(xié)調(diào)成員的利益,交 流情報、技術(shù),采取共同措施,搶占國際市 場,打擊排斥中國茶。19世紀60年代后期,歐洲到印度的海底 電纜鋪設(shè)完成,印度各主要城市電訊業(yè)務(wù)迅 速發(fā)展起來,了解歐美的市場信息、聯(lián)系供 銷訂貨業(yè)務(wù)在頃刻之間就可以完成。
??英國資本憑借其雄厚的實力,組成生產(chǎn)、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的龐大公司,大大提高了印度茶的國際競爭能力。例如,1892年成立的馬丁公司擁有鐵路、煤礦、船塢、茶葉種植園、錳礦、水泥廠、電力公司、保險公司等,其競爭實力,中國的單家獨戶的茶農(nóng)和行商坐賈難以望其項背。
??19世紀70年代以后,印度茶出口逐年上升。1875年印度茶銷往倫敦2950萬磅,1881年為4575萬鎊,1886年增加至7650萬磅。1893年英國從印度進口 10814萬磅茶,從斯里蘭卡進口 640。8萬磅,從中國只進口了 3206萬鎊,僅占15。
??6%。印度茶園經(jīng)營走專業(yè)化、企業(yè)化道路,相對集中,規(guī)模較大,茶葉種植園(場)是印度茶葉生產(chǎn)的基本單位,多屬大公司或私人經(jīng)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