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一詞最早源于廣東、福建一帶,以沖泡烏龍茶而著稱。功夫茶藝是目前中國最流行、最具民族特色的茶藝。它講究的是茶品的選擇、茶具的精巧以及沖泡者的從容有趣。它所詮釋的不再是簡單的說茶、論茶,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為手段,達到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
武夷山功夫茶藝是眾多茶藝中的一朵奇葩,它帶有厚重的文化色彩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下面是由茶文化專家林治先生編寫的《紅袍功夫茶茶藝》。
[茶具選擇] 木制茶盤一個,宜興紫砂母-子壺一對,龍鳳變色杯若干對,茶具組合一套,茶巾二條,開水壺一個,酒精爐一套,香爐一個,茶荷一個。
[解說詞] 各位嘉賓,大家好!首先歡迎各位來欣賞紅袍功夫茶茶藝。
風景秀甲的武夷山是烏龍茶的故鄉(xiāng)。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曾寫詩
贊美武夷巖茶: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自古以來,武夷山人不但善于種茶、制茶,而且精于品茶。現(xiàn)在由茶藝小姐為各位嘉賓表演武夷山的功夫茶茶藝,請大家靜下心來,和其一起共享茶藝的溫馨與愉悅。功夫茶茶藝共有十八道程序,前九道由其操作表演,后九道請各位嘉賓和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武夷山功夫茶茶藝的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炷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愿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jīng)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钪蟾嗜从猛饋碇蠓袎刂械纳饺?。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們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們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制作的紫砂壺被后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后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并提高壺溫。
烏龍入宮,把茶葉放入壺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nèi)沖水,使壺內(nèi)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刮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nèi)的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原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后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nèi)外加溫,有利于茶香的散發(fā)。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于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于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F(xiàn)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后,趁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
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jié)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征著向嘉賓們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