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檢測的國家標準
1、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2、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測定 烘箱法》
3、GB/T 18798.3-2008《固態(tài)速溶茶 第3部分:水分測定》
4、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測定 常規(guī)法》
5、GB/T 5497-1985《糧食、油料檢驗 水分測定法》
6、GB/T 8304-2013《茶 水分測定》
7、GB/T 12729.6-2008《香辛料和調味品 水分含量的測定(蒸餾法)》
8、GB/T 9695.15-2008《肉與肉制品 水分含量測定》
9、GB/T 8858-1988《水果、蔬菜產品中干物質和水分含量的測定方法》
10、SN/T 0919-2000《進出口茶葉水分測定方法》
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簡稱國標,是指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批準發(fā)布,對全國經濟、技術發(fā)展有重大意義,且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標準。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協(xié)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tǒng)一審批、編號、發(fā)布。
2. 茶葉檢測的國家標準文案
這個茶葉終于走單了,大家都是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我們茶葉能夠順利導彈,大家都做足了準備工作,希望大家繼續(xù)努力,同時我感謝大家在茶葉早餐期間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沒有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我們這個茶葉就無法順利走單向大家表示感謝
3. 茶葉檢測的國家標準是什么
1、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2、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測定 烘箱法》
3、GB/T 18798.3-2008《固態(tài)速溶茶 第3部分:水分測定》
4、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測定 常規(guī)法》
5、GB/T 5497-1985《糧食、油料檢驗 水分測定法》
6、GB/T 8304-2013《茶 水分測定》
7、GB/T 12729.6-2008《香辛料和調味品 水分含量的測定(蒸餾法)》
8、GB/T 9695.15-2008《肉與肉制品 水分含量測定》
9、GB/T 8858-1988《水果、蔬菜產品中干物質和水分含量的測定方法》
10、SN/T 0919-2000《進出口茶葉水分測定方法》
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簡稱國標,是指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批準發(fā)布,對全國經濟、技術發(fā)展有重大意義,且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標準。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協(xié)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tǒng)一審批、編號、發(fā)布。
法律對國家標準的制定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執(zhí)行。國家標準的年限一般為5年,過了年限后,國家標準就要被修訂或重新制定。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需要制定新的標準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標準是種動態(tài)信息。
4. 國家茶葉檢測標準多少項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與消費者的飲用習慣也有密切關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qū),人們以肉食為主,當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葉成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們普遍喜飲濃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鹽,故每次茶葉用量較多。華北和東北廣大地區(qū)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泡茶,茶葉用量較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消費者主要飲用綠茶或龍井、毛峰等名優(yōu)茶,一般用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廣東、臺灣等省,人們喜飲工夫茶。茶具雖小,但用茶量較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后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候湯(即指燒開水煮茶——作者注)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最難。”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得更為具體:“水一入銚,便需急煮,候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币陨险f明,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fā)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培養(yǎng)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堿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后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里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后(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茵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5. 茶葉鑒定標準
如何選購優(yōu)質茶葉 市場上有很多品種的茶良莠不齊,品質不一,而要選擇優(yōu)質的茶葉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1)察看茶葉:首先要看一下茶葉的外形,不論檔次高低的茶葉外形都要勻整,不含非茶葉夾雜物;茶葉要干,拿到手里要唰唰作響,這樣的茶葉含水量低(2)嗅聞茶香:嗅聞香氣如何,是否清香或不同各類的品種香,是否有異味、焦味、酸味、雜味。(3)品嘗茶味:干嚼茶葉鮮爽濃醇,茶湯滋味以微苦中帶甘為最佳,好茶喝來甘醇濃稠、有活性,喝后喉頭甘潤的感覺持續(xù)很久。(4)分辨茶渣:看看喝完了的茶葉底,是否嫩黃明亮、比較均勻,不含雜質。 看色澤 、 聞香氣、 品茶味、 捏干濕還只是消費者對茶葉的初步判斷,最后大家還千萬不要忘了讓經銷商出示一份國家質檢機構對茶葉質量檢測合格的報告。而消費者在看檢測報告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看茶葉是否符合衛(wèi)生標準,是否有農藥和重金屬殘留,是哪個等級的茶。 教你“十大名茶“的鑒別方法近年來十大名茶也出現(xiàn)了很多假冒產品,以下是這些名茶的主要特征和識假方法。1 西湖龍井,產于浙江杭州西湖區(qū),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于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青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2 碧螺春,產于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500克有5.8萬至7萬個芽頭,芽為白毫卷曲形,葉為卷曲青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 ,呈黃色。3 信陽毛尖,產于河南信陽車云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fā)黃。4 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時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鮮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青草味,泡后銀針不能豎立。5 六安瓜片,產于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 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假的則味道較苦,色比較黃。6 黃山毛峰,產于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卷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色,味苦,葉底不成朵。7 祁門紅茶,產于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8 都勻毛尖,產于貴州都勻縣。茶葉嫩綠勻齊,細小短薄,一芽一葉初展,形似雀舌,長2至2.5厘米,外形條索緊細,卷曲,毫毛顯露,色澤綠潤,內質香氣清嫩,新鮮,回甜,水色清澈,葉底嫩綠勻齊。假茶葉底不勻,味苦。9 鐵觀音,產于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10 武夷巖茶,產于福建崇安縣。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晴蜒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內質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艷麗;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 如何識別真假苦丁茶 記者在市場上做了個試驗,發(fā)現(xiàn)不少消費者都會把顏色較綠的看為是新鮮的、上乘的茶。而顏色較暗的是陳茶、不好的茶。其實不然,要辨別真假苦丁茶要注意以下幾點:質量比較低劣的苦丁茶外形比較粗糙,顏色比較綠,但有一種刺眼的反光,沖泡時顏色馬上變得很綠,湯色也比較渾濁,而因為它含有一定的糖份,所以葉子會很快的張開。質量上乘的的苦丁茶外形比較勻整,顏色稍微暗一點,但有一定的潤度。沖泡時湯色清澈明亮,因為含糖少,所以葉子會慢慢打開
6. 茶葉檢測的國家標準等級
1、茶葉是分等級的,特級肯定比一級好。等級越高茶葉的品質越好。品質高顏色越綠,香氣越濃,茶葉越耐泡。
2、茶葉等級有國標、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相比其他地方產的綠茶、普洱茶等,福建產的烏龍茶等級標準更為明確。濃香型和清香型鐵觀音茶葉可細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國標還對每一品種和分級設了實物樣。而烘青茉莉花茶和炒青茉莉花茶可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龍井茶可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和“五級
7. 關于茶葉的檢測是國標
這是一份國家標準: 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本標準規(guī)定了茉莉花茶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以綠茶為原料、經加工成級型坯后,由茉莉鮮花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 茉莉花茶 本標準規(guī)定了茉莉花茶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
8. 茶葉檢驗標準
GB/T 23205-2008 茶葉中448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 GB/T 23204-2008 茶葉中519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3193-2008 茶葉中茶氨酸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21729-2008 茶葉中硒含量的檢測方法
GB/T 23376-2009 茶葉中農藥多殘留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葉中吡蟲啉殘留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5009.176-2003 茶葉、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的測定
GB/T 23776-2009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葉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9. 茶葉檢測的國家標準,GB35/T 1228是什么標準
地理標志產品武夷紅茶國家標準號是DB35/T 1228-2015 (2015-9-26實施)。本標準規(guī)定了武夷紅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本標準適用于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批準保護的武夷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