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純手工紫砂壺
步驟/方式1
切泥塊——打泥片——刮泥片
步驟/方式2
搓嘴——搓把
步驟/方式3
裁泥片——圍身筒
步驟/方式4
切口——上滿片
步驟/方式5
篦身筒
步驟/方式6
光身筒
步驟/方式7
開假底——覆假底部位脂泥
步驟/方式8
做嘴——做把
步驟/方式9
開嘴孔
步驟/方式10
裝嘴
步驟/方式11
裝把
步驟/方式12
修嘴——修把
步驟/方式13
虛蓋片
步驟/方式14
做蓋
步驟/方式15
車——做——裝滴鈕
步驟/方式16
開口
步驟/方式17
光坯
步驟/方式18
打把章——打底章
2. 半手工紫砂壺
可以,當(dāng)然可以呀,現(xiàn)在的紫砂壺絕大部分都是半手工的,他有些工序機器是做不到的,既然機器做不到的工序,那就肯定必須要用手工做,但是200塊錢買不到特別高級的半手工紫砂壺,只能買普通一般的紫砂壺,似乎好像200塊錢只夠買紫砂壺,不夠買紫砂杯。
3. 純手工紫砂壺與半手工的不同
全手與半手的區(qū)別最大的地方就是在壺嘴和壺把的制作上,全手工制作的思婷紫砂壺,它的壺嘴以及壺把是沒有合攏線的,因為全手工的紫砂壺,不管是壺嘴、壺把,都是由工匠親自蹂搓泥條加工制作的,但是半手工制作的思婷紫砂壺,它的壺嘴、壺把是通過模具進行制作,但是在模具的制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有合攏線,這個合攏線也就是說在壺嘴或在壺把的豎向有一條從頭貫穿到尾的一條痕跡。
4. 純手工紫砂壺的鑒別
一、制作工藝。全手工紫砂壺的制作過程是先將泥片打平,再根據(jù)壺的形狀切好,將其圍成紫砂壺的身筒,因此會有泥條相接的痕跡,通常外面的痕跡會被處理掉,因此在挑壺時應(yīng)看壺的內(nèi)壁,有時這個接頭位置會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這時就要用手去摸。
二、內(nèi)壁處理方式。全手工紫砂壺的內(nèi)壁如果不加以處理可以看到一種自然的皺褶,有時工藝師也會為了使壺內(nèi)顯得更加平整而刮一下,但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內(nèi)壁則十分均勻平整。全手工的壺,因角度而看不到的內(nèi)壁上部,會有條狀的皺褶,用手可以摸到。
三、內(nèi)壁嵌章。在內(nèi)壁嵌章是全手工紫砂壺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很多的制壺者在拍打泥條之前,都會在泥料上刻上自己的印章,以便人們在選擇紫砂壺的時候提供全手工的依據(jù)。雖然現(xiàn)在也有模具成型后再印章的做法,但后刻的章深淺度不夠均衡。雖然拍打泥條前蓋的章因為在拍身筒時還會被手碰到,所以會或多或少有些模糊不清,但仔細辨認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四、看泥門松緊度。全手工紫砂壺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壺身外壁的泥料顆粒分布十分緊密,而內(nèi)壁由于沒有受到力量的擠壓,泥料顆粒分布相對松散,整體呈現(xiàn)出外緊內(nèi)松的特征。而模具成型的紫砂壺在制作時壺體各處受力均勻,內(nèi)外壁泥料顆粒分布的松緊度相差不大。 五、看壺底從壺底來分辨是否為全手工紫砂壺,主要指的是“上假底”的紫砂壺,因為在接上假底后,常常需要以脂泥來粘合、抹除銜接痕跡,在燒制過程中泥料收縮,成品或多或少會留下細微的痕跡
5. 全手工紫砂壺內(nèi)壁
如果紫砂壺內(nèi)壁如果要有多余的泥會,那么說明做工相對比較粗糙,而且看這個泥塊的位置,如果是在壺把的位置,有可能他的壺半是與胡參一體成型的,這種服務(wù)很有可能是灌漿壺,這種做工痕跡就是能夠明確的了解這把壺的制作工藝的很明顯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