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時的北京清茶館和野茶館有什么特征?
清茶館里只賣茶水,館內(nèi)備有方桌、木凳,使用小茶壺小茶碗。門前掛著寫有各種茶葉名稱的木牌。茶客中有許多清代的遺老遺少、已經(jīng)破落的八旗子弟,也有年邁、失業(yè)的城市貧民。其中許多人早晨遛彎時手提鳥籠遛鳥,回城后便來到茶館一邊喝茶,一邊賞鳥。
北京城里有許多靠打短工掙錢養(yǎng)家的工匠(木匠、瓦匠、棚匠、廚子、裱褙匠)。他們每天早晨都到茶館來,邊喝茶邊等待雇主。各木廠、棚廠、核糊鋪、飯館如果需要雇人,也到茶館里找工匠,這類清茶館的陳設(shè)比較簡陋,茶錢也很便宜。
老北京夏天才有茶棚。什剎海的茶棚是最有名的。從每年立夏到秋分,在什剎海北岸有一條茶棚構(gòu)成的長廊。
茶棚用杉篙、竹子、蘆席搭成,一半在岸邊,一半伸進水中,形成一座水榭式的平臺,上邊用蘆席搭天棚,擋陽擋雨。四周圍安上欄桿,天棚出檐處吊上茶館的幌子,用白布橫幅寫上茶棚的名字,如三義軒、二合義等。
這里的茶錢很便宜,顧客來此可以邊品茶邊觀賞湖中的景致。湖水清澈,碧綠的荷葉映襯著粉紅的荷花,時有清風徐來,令人不勝愜意。
北京的茶棚還有中山公園里的來今雨軒、上林春,北海公園里的漪瀾堂、雙虹榭,太廟里的后河。茶棚建筑由臨時性的轉(zhuǎn)變?yōu)殚L期固定性的也有很多。
野茶館是指城外郊區(qū)的茶館。低矮的幾間土房,房前支起葦箔鋪設(shè)的天棚,棚下擺上幾張桌子,幾條板凳,桌上的茶壺茶碗都是粗瓷的,壺中的茶水是苦澀的。來這里的茶客一般是過路的行人、郊游的文士,口喝了來邊歇腳也解渴。也有的茶官是為了野外的風情而至的。
野茶館如北京城東朝陽門外的麥子店茶館,四周是水坑,長有蘆葦,十分幽靜。安定門外六鋪炕的茶館周圍都是菜園子。西直門外萬壽寺東邊有一家野茶館,從城里前往西郊海淀、三山五園的游客常在這里歇腳,在東直門、朝陽門之間有個葡萄園茶館,東南邊臨近菱角坑,北邊有上百架葡萄,一些文人學者常在夏天來到這里吟詩、飲酒、下棋、猜謎,熱鬧非凡。
二、有個古代的茶樓的搞笑電視???
《清明酒家》
三、描寫古代市井繁華的句子
這個都城總是蘇復(fù)醒得太過于早,昨夜的浮塵還未來得及平定,昏暗下的路燈似是仍有昏黃色的燈光制要透出來,細看時卻是晨曦的折射。街道邊的小百攤點永遠是人滿為患,呼喊聲此起彼伏,所幸老板娘練就過耳不忘的神奇本度領(lǐng),其實哪不是人滿為患,茶館 客棧 布莊
四、宋代繁華地段的瓦舍相當于現(xiàn)在的什么
勾欄瓦舍
勾欄,又作勾闌或構(gòu)欄,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娛樂場所,也是宋元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于現(xiàn)在的戲院。
瓦舍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設(shè)置的演出場所稱勾欄,也稱鉤欄、勾闌,勾欄的原意為曲折的欄桿,在宋元時期專指集市瓦舍里設(shè)置的演出棚,成為盛極一時的名俗。瓦舍的規(guī)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幾座勾欄。
勾欄和瓦舍一般是三教九流 五花八門, 下流人士匯集之地----說書, 賣藝, 雜耍, 還有妓館等 宋代官宦一般禁入此處, 認為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