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蘇省茶葉協(xié)會會長
就拿南京來說吧,茶葉店的茶是來自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湖北、安徽、浙江等等,超市里賣的茶則是產(chǎn)自安徽的居多,所以浙江應該是占一部分,也不是很多。但是浙江的龍井茶在江蘇較出名,不過喝過正真的龍井茶應該是微乎其微。大多數(shù)是打著這個牌子在賣。
所以江蘇的茶產(chǎn)業(yè)很一般,茶葉公司在全國不出
2. 江蘇省茶葉協(xié)會會長是誰
1、金山翠芽:扁平挺削勻整,色翠顯毫,香高持久,滋味濃醇,湯綠明亮,時底肥勻、嫩綠、明亮。
2、茅山長青:條索扁園挺直,色澤翠綠,香高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醇和,葉底細嫩勻整。
3、寶華玉筍:條索挺直飽潤似筍,色澤翠綠帶毫,香氣清鮮持久,滋味鮮醇爽口,湯色淺綠明亮,葉底嫩、勻亮。在透明茶具中沖泡后,芽尖朝上,婷婷玉立于杯底,似雨后春筍。
4、鳳美劍毫:扁平挺直,白毫顯露,香氣高爽,滋味濃醇,湯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5、驚春靈芽:外形扁平勻整,色澤翠綠,內(nèi)質(zhì)清香持久,湯色綠明亮,滋味鮮醇、葉底鮮嫩美觀。
6、五峰迎春:外形勻整、色澤翠綠,微扁似矛,清香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清爽,葉底肥嫩綠明。
7、碧螺春: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復,銀綠隱翠,清香文雅,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澈,葉底柔嫩均勻。
3. 江蘇省茶葉學會會長
2021年溧陽茶葉節(jié)將在4月10日開幕
4. 江蘇省茶葉協(xié)會會長什么級別
1、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chǎn)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在龍井茶區(qū)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
2、黃山毛峰茶產(chǎn)于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qū)。那里常年云霧彌漫,云多時能籠罩全山區(qū),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云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巖聚集而成。
3、洞庭碧螺春茶產(chǎn)于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shù)氐睦习傩彰磕瓴杓境挚鸩烧?,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采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熏蒸,奇異香氣忽發(fā),采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
4、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chǎn)區(qū),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chǎn)。安溪境內(nèi)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云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于茶樹生長,而且經(jīng)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nèi)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于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
5. 江蘇省茶葉協(xié)會副會長有哪些
1.西湖龍井
歷史地位:中國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龍井歷史悠久,乾隆皇帝御封獅峰山下胡公廟前十八顆茶樹的故事膾炙人口,在近現(xiàn)代還屢次被列為國家外交禮品茶。
主要產(chǎn)地:浙江杭州西湖區(qū)的獅峰、龍井、五云山、虎跑、梅家塢等地。
品質(zhì)特征:形似碗釘、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湯色碧綠清瑩,香氣優(yōu)雅清高,滋味甘鮮醇和,葉底細嫩成朵。
2.徑山茶
歷史地位:始于唐朝、聞名兩宋,日本僧人南浦昭明曾經(jīng)在徑山寺研習佛學,歸國后將茶籽帶回,是如今很多日本茶葉的茶種。
主要產(chǎn)地:浙江杭州天目山東北峰的徑山
品質(zhì)特征:干茶緊細顯毫,色澤翠綠,湯色清明,栗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
3.開化龍頂
歷史地位:創(chuàng)制于20世紀50年代,2004年被評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主要產(chǎn)地:浙江開化縣齊溪鎮(zhèn)大龍山等地
品質(zhì)特征:翠綠多毫,緊直苗秀,具有花香,滋味鮮爽濃醇,湯色清澈嫩綠。
4.安吉白茶
歷史地位:2004年被評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屢次被列為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之一。
主要產(chǎn)地:浙江安吉縣
品質(zhì)特稱:挺直略扁、形如蘭蕙,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芽如金鑲碧鞘、內(nèi)裹銀箭,清香高揚,滋味鮮爽。
5.金獎惠明
歷史地位:浙江傳統(tǒng)名茶,明成化年間列為貢品,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zhì)獎章和一等證書。
主要產(chǎn)地: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惠明寺附近
品質(zhì)特征:干茶翠綠光潤,銀毫顯露,沖泡后芽頭直立,旗槍輝映,滋味鮮爽甘醇,帶有蘭花及水果香氣。
6.洞庭碧螺春
歷史地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歷史悠久,在康熙年間就成為貢茶。
主要產(chǎn)地:江蘇蘇州太湖洞庭東、西山
品質(zhì)特征:干茶纖細卷曲、茸毛遍布,白毫銀翠,沖泡后清香濃郁,有花果香,飲后有回甘之感。
7.雨花茶
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后,集中了當時江蘇省的茶葉專家和制茶高手于中山陵園,制作出了形如松針、翠綠挺拔的南京雨花茶,意喻著革命烈士忠貞不屈、萬古長青,來表達對雨花臺革命烈士的崇敬與懷念。
主要產(chǎn)地:江蘇南京中山陵、雨花臺及江寧、高淳、溧水一帶
品質(zhì)特征:外形短圓、色澤幽綠、鋒苗挺秀,沖泡后香氣清雅,茶湯綠透銀光,滋味醇和、回味持久。
8.黃山毛峰
歷史地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創(chuàng)制。
主要產(chǎn)地:安徽黃山一帶
品質(zhì)特征:狀似雀舌,綠中泛黃,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jié)頂,湯色清碧微黃,香氣如蘭,滋味醇甘。
9.太平猴魁
歷史地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
主要產(chǎn)地:安徽黃山
品質(zhì)特征: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湯色清綠明澈,蘭香高爽,葉底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
10.涌溪火青
歷史地位: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在清代已是貢品。
主要產(chǎn)地:安徽涇縣榔橋
品質(zhì)特征:外形圓緊卷曲如發(fā)髻,墨綠油潤,耐沖泡,蘭花鮮香,高且持久。滋味爽甜,耐人回味。
11.廬山云霧
歷史地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始于漢代,有一千多年栽種歷史。
主要產(chǎn)地:江西九江廬山
品質(zhì)特征:茶葉肥壯綠潤、條索緊湊秀麗,沖泡后滋味醇厚干爽、香氣鮮爽持久。
12.恩施玉露
歷史地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現(xiàn)存綠茶里唯一的蒸青綠茶,蒸汽殺青的工藝最早始于唐朝。
主要產(chǎn)地:湖北恩施南部的芭蕉鄉(xiāng)及五峰山
品質(zhì)特征:色澤蒼綠,形如松針,沖泡后香氣清鮮、滋味醇爽。
6. 江蘇省茶葉協(xié)會會長級別
:全稱幽香蘇茶,屬于幽香型茶,里面會加桂花進行調(diào)和,但是口感有點介乎白茶和紅茶之間,而茶葉條索樣子很像白茶。
江蘇茶葉利用至遲始于東漢末?!度龂尽侵尽酚袑O皓宴請丹陽人韋曜“密賜茶舛以代酒”的記載。西晉時期蘇南民間已采葉生煮羹飲。五世紀的《桐君錄》有“晉陵皆出好茗”的記載。晉陵即今常州,產(chǎn)茶之地指今宜興。 唐代是江蘇歷史上產(chǎn)茶的鼎盛時期。
7. 江蘇省茶葉研究所所長
一是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在茶葉的栽培發(fā)明方面創(chuàng)了首功?!妒酚洝酚涊d,早在周武王伐紂時,西南巴蜀等少數(shù)民族部落,就把茶葉作為貢品獻紿武王,可見那時我國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已經(jīng)早已種茶了。那末我國有茶葉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漢朝以后,茶葉逐漸傳遍全國,成為我國人民普遍的飲料。
二是佛教徒在飲茶習慣的推廣與名茶的培植方面,起了重要促進作用。唐朝時侯,由于佛教十分講究飲茶,“到處煮飲”,民間“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俗”。佛教寺院還善于培植名茶,相傳四川名茶蒙山茶、福建名茶烏龍茶、江蘇名茶碧螺春、黃山名茶云霧茶,最初皆產(chǎn)自佛教寺院的茶山上,然后馳名于世。
8. 江蘇省茶葉學會理事長
沒有專門的茶葉市場,有很多茶葉店,一般大型賣場里面都有,菜場旁邊也有,南大街有幾家比較大的如天福茗茶 八馬等等
9. 江蘇省茶文化協(xié)會會長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歸浙江省管轄,和江蘇省沒有關系。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環(huán)杭州灣大灣區(qū)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chuàng)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
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qū)、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采用海鹽澉浦—余姚西三閘連線) 。
擴展資料: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jīng)濟繁榮,教育發(fā)達,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地形以平原為主,陸地面積10.32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的1.08%。人均國土面積在全國各省區(qū)中最少,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杭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與紹興市相接,西南與衢州市相接,北與湖州市、嘉興市毗鄰,西南與安徽省黃山市交界,西北與安徽省宣城市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