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王堆藏品
1.中國園林博物館
中國園林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園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位于北京市豐臺區(qū)鷹山腳下,永定河畔。主要展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以及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等多種園林類型,是國內最高水平博物館。
2.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博物館位于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是中國一座現(xiàn)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3.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是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現(xiàn)位于朝陽區(qū)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號,在浙江杭州、福建廈門設有地方館。設有瓷器館、家具館、油畫館、工藝館、影像館、門窗館和多功能廳。
4.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是一座系統(tǒng)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國博藏品數(shù)量為100余萬件,集收藏、研究、展覽于一體。
5.云岡石窟博物館
云岡石窟博物館是由建筑師程大鵬主持設計的大同云岡石窟博物館,位于大同市云岡石窟景區(qū)內西側。云岡石窟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6.都江堰文廟
都江堰又稱孔廟,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文廟街,是儒家思想傳播的圣殿。汶川地震前,文廟近乎面目全非,汶川地震中,文廟也受到重創(chuàng)。2009年,文廟重建工作正式啟動。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已將文廟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修復工作歷時兩年多,于2012年底完成工程建設進入 裝飾布展。
7.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于北京天安門西面的長安街延長線上,籌建于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zhàn)^名,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等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多次審查展覽內容。
8.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位于長沙市開福區(qū),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藏品達18萬余件,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xiàn)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并以此打造了6個展示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珍的基本陳列。
9.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獨立創(chuàng)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位于風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于1905年創(chuàng)辦。
10.秦始皇陵博物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托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主要參觀點包括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銅車馬陳列廳及相關臨時展覽。
2. 馬王堆資料
1、馬王堆漢墓一號墓是利蒼的夫人辛追。
2、馬王堆漢墓二號墓是漢初長沙丞相轪侯利蒼。
3、馬王堆漢墓三號墓是長沙丞相轪侯利蒼的兒子利希。
4、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xiāng),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長沙市區(qū)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xiāng)挖掘出土三座漢墓。
5、馬王堆三座漢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號墓墓主轪侯利蒼約下葬于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號墓墓主利蒼之子下葬年代大概是是西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號墓墓主利蒼妻下葬年代可能還要略晚一些 。
3. 馬王堆漢墓藏品
1 女尸為何千年不腐爛
2 女尸肚子里的香瓜是什么品種
3 有個容器裝的是什么肉
4 為何湖南偏偏有這么大的墓穴
5 二號墓為何盜掘嚴重
6 帛畫的意義
7 辛追的復原圖像是否真實
8 為什么墓穴中有那么種子
9 為什么墓穴中有那么多動物標本
10印章的最后一個字是什么字
4. 馬王堆展品
1、故宮博物館
故宮又名紫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作為國家首都宮殿,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感能給你一種莊嚴的使命感,讓游客有義務去弘揚中華文化。
2、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是上海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開設12個專題陳列室,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璽印、少數(shù)民族工藝等21個門類,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重點推薦。上海博物館歷代書畫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美譽,擁有眾多名家的輝煌巨制!
3、南京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南京博物館前身是由1933年蔡元培等人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創(chuàng)建的博物館。由歷史館、藝術館、特展館、數(shù)字館、民國館和非遺館組成,館藏文物42余萬件。
4、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西安,館藏文物37萬余件,從商周青銅器到漢唐金銀器皿,無一不精妙絕倫。千姿百態(tài)的歷代陶俑,舉世無雙的唐墓壁畫,還有獨一無二的文物講解器配上博物館解說員,讓你感受中華千年文化。
5、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2008年浙江省博物館被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6、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館,來這里是了解省會城市歷史最好的地方,作為中國大型藝術性質的歷史博物館之一,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有商代獸面饕餮紋大鼎、西周鴨型尊等國寶級文物,還可參觀遼河文化特有的契丹、滿清、鮮卑等古代民族遺存展品。
7、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省內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該館館藏文物達18萬余件,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xiàn)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前陣子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尸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jié)可以活動,軟組織尚有彈性,是防腐學上的奇跡。來到長沙不可不來博物館一睹這二千多年前的燦爛文明。
8、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創(chuàng)建于1927年,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河南博物院是現(xiàn)代化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現(xiàn)代博物館,建筑群外部還設計有40%左右的園林綠地,形成“館中園、園中館”的優(yōu)美格局。
5. 馬王堆國寶
辛追 是漢朝。
辛追(前217-前168年),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她的兒子利豨。辛追是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1號的墓主。
辛追墓位于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辛追遺體,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fā)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jié)可以活動,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濕尸。
2019年,有學者認為辛追本名為“避”,“辛追”可能是誤讀。
馬王堆漢墓位于長沙市芙蓉區(qū)馬王堆,共有三座墓,分別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轪侯利蒼及其妻、兒的墓。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發(fā)掘了馬王堆漢墓一號墓。近達三個月的挖掘,墓坑中一副巨大的棺槨終于顯現(xiàn)出來,隨著外層木槨的辦蓋被掀開,木槨中央的木棺則顯現(xiàn)出來,木棺四周擺放著大量的隨葬品的邊箱,其中有漆器、竹簡、陶器、木傭等。看著墓坑,也找到了隨葬品能夠完整保存的秘密。
墓室安放在距離地面近20米深的深坑中,從發(fā)掘到看見墓室的棺槨,一共分四層,第一層是封閉墓穴的封土,第二層是厚達16米的夯土層,第三層是以白膏泥為主要原料,經測驗,白膏泥具有很強的防腐作用而且能有效隔斷墓室內外水的聯(lián)系和氣體交換,最后一層則是緊貼棺槨的四周和頂部填充了一層30多厘米的木炭,木炭擁有超強吸附和防潮能力,再一次阻止棺槨受潮腐爛,正是由于層層的密封與保護才能出土保存如此完好的隨葬品。
隨著墓葬的發(fā)掘,墓主人的身份得到證實,她就是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辛追。4月28日,考古人員打開內棺材蓋,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兩千多年卻顯得十分新鮮的女尸:外形完整無缺,全身柔軟而有彈性,在往她體內注射防腐劑時,她的血管還能鼓起來,血管通暢。除眼球突出,舌頭外吐等體表變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剛死的鮮尸,其中出土的素紗衣更是國寶。這是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的歷史悠久的濕尸,出土后震驚世界。此后發(fā)現(xiàn)的類似古尸均被考古界歸為“馬王堆尸型”。
6. 馬王堆文物圖片
在馬王堆出土文物中,其中三件:直裾素紗禪衣、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被列為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
7. 馬王堆寶藏
長沙馬王堆漢墓
1972年至1974年,馬王堆1號、2號、3號漢墓先后在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挖掘出土。1號漢墓出土的女尸,時逾2100多年,全身潤澤,身體各部位和內臟器官的外形仍相當完整,部分關節(jié)可以活動。這是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具濕尸,是防腐學上的奇跡。
3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可能比《黃帝內經》成書還要早,是我國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它補充了《內經》以前的醫(yī)學內容,是一份“國寶”級的醫(yī)學遺產。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很大的價值。
1974年8月拍攝的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墓坑發(fā)掘施工現(xiàn)場
秦始皇陵兵馬俑
1974年3月,陜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的幾位農民在抗旱打井時,不斷挖出陶質碎片和陶質的人的肢體以及馬匹軀體。后經考古工作者的發(fā)掘,揭開了埋藏于地下2200多年的秦俑寶藏。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按其發(fā)現(xiàn)順序,依次定名為1號坑、2號坑和3號坑。從三個俑坑中已發(fā)掘出類似真人、真馬的陶俑、陶馬共8000余件,木質戰(zhàn)車百余乘,青銅兵器數(shù)萬件。氣勢磅礴的軍陣,在地下排列有序,車步騎混合編組,形象地再現(xiàn)了秦始皇威震宇內、統(tǒng)一六國的雄偉軍容。
它們是以寫實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龐大藝術群體,造型生動,刻畫逼真,填補了中國古代雕塑史中秦代雕塑史的空白,為研究秦代的歷史、軍事制度及文化藝術,提供了十分難得的實物資料。
這是20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fā)現(xiàn),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云夢睡虎地秦代竹簡
1975年11月,湖北省云夢縣肖李村的農民在睡虎地修排水渠道時,看見新挖的渠道有一段青黑色的泥土。這里歷史上位于楚王城的西郊,這種泥土與他們以前見到的出土古墓的泥土一樣。于是,他們立即向有關部門作了報告。
1975年底至1976年春,睡虎地發(fā)掘工作正式開始。這次發(fā)掘,使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簡面世。
睡虎地11號墓中出土的1155枚竹簡,為秦人所書,近4萬字,反映了從商鞅變法到秦始皇三十年長達100余年的歷史。
這是我國首次大量發(fā)現(xiàn)的秦代竹簡,它們有一半以上記載了秦代的法律,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云夢秦簡的出土,為秦代考古提供了劃時代的珍貴實物材料,對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8. 馬王堆藏書
單論某些篇章,《戰(zhàn)國策》更早,很多內容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而可見的實物是西漢初期的(馬王堆古墓出土)但全本成書是《史記》先有,約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左右?!稇?zhàn)國策》不是一時一人所作,西漢末年,劉向校錄群書時在皇家藏書中發(fā)現(xiàn)了六種記錄縱橫家的寫本,但是內容混亂,文字殘缺。于是劉向按照國別編訂了《戰(zhàn)國策》。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一批帛書,其中一部類似于今本《戰(zhàn)國策》,整理后定名為《戰(zhàn)國縱橫家書》。該書共27篇,其中11篇內容和文字與今本《戰(zhàn)國策》大體相同。
9. 馬王堆古董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號墓中,出土了一具2000多年前,保存相當完好的女尸。她就像剛剛睡著了一樣,被譽為“東方睡美人”。
她外型保存完好,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部分毛發(fā)尚存,手指及腳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jié)還可彎曲,血管清晰可見。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震驚了全世界。
10. 馬王堆藏品在哪個博物館
馬王堆博物館開放時間是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每周一閉館。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長沙市。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發(fā)掘了3座西漢時期墓葬。墓葬的結構宏偉復雜,槨室構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槨、三棺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中草藥等遺物3000余件。
馬王堆漢墓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yè)和科技的發(fā)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