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夷山石乳巖茶最高價
當然可以,適合煮的巖茶,需滿足三個條件。
適合煮的巖茶對火功的最低也需達到中火。
焙火較高,焙得足,巖茶的醇化程度高,內在物質轉化的比較完全,在風味呈現上,趨于成熟狀態(tài)。
煮出來的茶湯,醇厚香甜,湯水順滑細膩。
入圍的巖茶品種有:水仙(尤其是樹齡老的水仙)、大紅袍、肉桂、石乳、鐵羅漢等。
而那些耐火程度不高的品種,焙到中輕火就已經是極限。這類茶,內質醇化度欠佳,強行煮茶,容易出現茶湯苦澀的結果。
2. 武夷巖茶石乳香
第十名,鷹肉,鷹嘴巖肉桂
鷹嘴巖位于武夷山北天心景區(qū),從古崖居往西行約數百米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巖峰嘴巖及附近若干石頭相疊而成。
鷹嘴巖肉桂:湯色清透紅艷澄凈,滋味果香明顯,入口霸氣,桂皮香高揚,馥郁,香氣純凈黏稠度,順滑度一流,喉感溫順,回甘干脆綿長,葉底松軟,舒展度,蛤蟆背明顯,耐泡。
第九名,獅肉,青獅巖肉桂
青獅巖坐落在武夷山景區(qū)北面,是天心村巖茶的主產區(qū),“獅肉”產自武夷山景區(qū)水簾洞山場一帶,極具巖骨花香。
青獅巖肉桂:湯水甘香細,乳香花香并見,入口醇厚,飲后齒頰留香。
第八名,心頭肉,天心巖肉桂
天心巖在武夷山東北部,天心巖的地理位置據說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如同天之樞極,眾星拱月,故名“天心”,山北著名的名勝古跡,如流香澗、玉柱峰、慧苑巖、鷹嘴巖、水簾洞、馬頭巖等都在它的周圍。巖下有永樂禪寺,樓閣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天心巖肉桂的特點:桂皮香穩(wěn)、湯水醇厚、甘甜、飽滿、口感巖韻顯著、回甘快、耐泡度較好。
第七名,龍肉,九龍窠肉桂;竹肉/豬肉,竹窠肉桂
名樅原生地---“大紅袍”通往天心巖的深長峽谷,俗名大坑口。峽谷兩側峭壁連綿,形如九條龍。遂把峽谷喻之為游龍的窠穴,故名。
第六名,馬肉,馬頭巖肉桂
位于大紅袍南面,該峰北面有小徑可登,十分險峻,有勇氣攀登峰頂者,可環(huán)視武夷山景區(qū)大部份巖峰,頗美。四周皆為茶園,正巖茶主要產地。
馬肉,“就像四十歲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從韻味上還達不到四十歲男人的味道,還是些許細膩內斂些?!?/p>
第五名,象肉,象鼻巖肉桂
九十九巖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塊狹長形的巖體,形似一只巨象飲水于溪畔。象鼻巖肉桂,湯色清透澄凈,具桂皮香,花果香及奶油香,入口醇厚,回甘快。
第四名,三仰峰肉桂
其位于七曲溪北,所產肉桂(羊肉),干茶呈果香,條索緊實分明,做成中火火候。香氣濃銳,典型高峰山場特點,桂皮香和花果香兼具。
第三名,羊肉,楊梅窠(巖)肉桂
位于九曲溪北三仰峰抬頭向東,為武夷山最頂峰,高者為大仰,中者為中仰,再其次為小仰,故名三仰峰。其三仰峰這里古樹環(huán)繞,密葉交蔭,沿途景色迷人、曲徑通幽,仰望三仰峰,十分雄偉壯觀。
第二名,虎肉,虎嘯巖肉桂
虎嘯巖景區(qū)面積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數的獨具泉水天趣的佳境之一。
在虎嘯巖中的肉桂茶園以宣夷堂茶業(yè)的居多。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線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個獨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嘯巖有“極目皆圖畫”的美稱。
第一名:牛肉,牛欄坑肉桂
牛欄坑肉桂“牛欄坑”,以其獨一無二的山場、氣候,成就其為“三坑兩澗”的核心產區(qū)之一。
更以“肉桂”出名,老茶鬼都以“牛肉”作為獨特稱呼,所有的牛肉都以傳統(tǒng)古法炭焙工藝制作,以“霸道高香”俘虜了眾多老茶客,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
3. 武夷山石乳是什么茶
武夷山青龍大瀑布介紹:
1.全國罕見的青龍大瀑布位于武夷山大峽谷生態(tài)公園西側,距主景區(qū)30千米,距大峽谷生態(tài)漂流碼頭2千米,瀑布周圍森木茂密,水源十分豐富,深谷絕壁上,一道大瀑布飛流而下,直瀉深谷,長200多米,落差120多米,最寬處40余米,共有3級呈階梯狀,瀑布從崖頂騰空而起如同從天而降,讓人很容易記起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瀑布氣勢磅礴,猶如千軍萬馬,直搗深谷,水流過處,飛珠濺玉,雷鳴轟動。
2.潭面瀑布撞擊的水花如同千簇綻開的雪蓮,壯觀無比。當您來到青龍大瀑布景區(qū)時,真切地讓人感受到無法抗拒的大自然魅力,只風奔騰的“通天河”水,猶如一條青龍銀狀從峽谷間呼嘯而出,群瀑沖下一潭又一潭的深流,排風帶勢,澎湃咆哮,激浪翻騰,飛珠濺飛,激起陣陣轟鳴雷動,百米之外水氣蒙蒙遠眺仿佛素練懸空,銀龍飛舞,最后盤旋在赤壁峽谷間,右沖左突匯入桐木溪。
3.武夷山青龍大瀑布的主要景點:一步橋、石乳青岡、青蜥探水、靈蛇戀石、金斑喙鳳蝶、亂石銀波、翠玉朦朧、武夷山青龍大瀑布。其他的景點還有:神龕、望天亭、通天棧道、通天橋、問天石、一步登天、通天大峽谷、十八重山、青龍山等。
4. 據了解,青龍大瀑布是目前福建省發(fā)現的最大瀑布。比久負盛名的周寧縣九曲瀑布還要壯觀(高46.7米,寬75米)。在華東地區(qū),青龍大瀑布以其高度、寬度、水量組合成的截面,面積超過了著名的廬山香峰瀑布、黃山“人”字瀑,甚至超過了高約190米、寬約20米的雁蕩山大龍湫瀑布,尤其是在枯水期,大龍湫只有水花飛濺,而青龍大瀑布依然奔騰依舊,是名副其實的“華東第一瀑”,其實就是在全國而言,武夷山青龍大瀑布的美麗也毫不遜色。據資料顯示,中國第一大瀑布要數地處廣西南寧市中越邊境的德天大瀑布。德天大瀑布寬約200米、高約70米,也是亞洲第一大瀑布。
5.貴州赤水十丈洞瀑布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高76.2米,寬80米,貴州黃果樹瀑布是中國名氣最大的瀑布,但她是中國第三大瀑布,相比之下,武夷山的青龍大瀑布更別具特色,不僅氣勢恢宏,而且周邊峽谷幽靜,植被繁茂,綜合景觀超過上述瀑布,如果稱她是中國最美麗的瀑布之一,也不足為過。
4. 武夷巖茶石乳是什么茶
茶,水中君子本為極簡之物,茶湯流動,恰似茶席中一主一客心性情感的滌蕩。掌席者奉上一杯茶湯,茶香流動間,參悟茶道意蘊,感受人生鬧中取靜的智慧之美。
十八道功夫茶,其烹茶之法源于陸羽的《茶經》,歷來講究沖泡的程序禮儀和品飲的工夫。每一道程序都體現著茶人的恭敬之心以及對生活的認真與熱愛。于泡茶飲茶中修心養(yǎng)性,享受慢下來的生活。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一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愿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時說:“活水還須活火烹。”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叭~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并提高壺溫。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制作的紫砂壺被后代茶人視為至寶,所以后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
烏龍入宮,用茶匙從茶葉罐中取茶放入茶則中,賞茶完畢后用茶匙將茶撥入紫砂壺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刮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鳖^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后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于茶香的散發(fā)。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功夫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于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于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
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后,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師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jié)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征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后,將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傳盅
捧杯敬茶,即茶藝師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后把茶傳給他??腿私拥讲韬蟛荒塥氉韵绕窞榭?,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師點頭致謝,并按照茶藝師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師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后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品茗杯端穩(wěn),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功夫茶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聞香杯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wěn)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功夫茶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后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詩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碧m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岸吩齐椤奔凑埧腿似返诙啦琛6分饕凡璧淖涛?,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
“蕩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功夫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從鼻腔呼出,連續(xù)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征。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蕩氣回腸”。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功夫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并徐徐咀嚼而體貼之?!焙⒕兹A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里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后,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后,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功夫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懊杼饺ぁ?,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匆豢磯刂械牟枧莸降趲着葸€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后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fā)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痹诓杷嚤硌輹r,由于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p>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弊怨乓詠?,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飲杯中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5. 武夷山 石乳
武夷山早期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距今約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武夷山巖洞之內的古代越族人部落首領遺葬(今發(fā)現之一號船棺,經測定為距今約3840年,在現今國內外發(fā)現的十幾處懸棺葬中年代最久遠)表明武夷山地區(qū)在公元前19世紀已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架壑船棺、虹橋板等隨葬品中的棉布殘片是中國迄今發(fā)現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
戰(zhàn)國時期為越國屬地。秦為閩越國地。西漢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閩越王徐善舉兵反漢,六年后被漢武帝平定,大批土民被徒往江淮一帶,武夷山幾乎淪為虛地,爾后遁往山林中的山民漸次復出,自立為“冶縣”,東漢建安十年(205年)吳王孫權析上饒之地設建平縣(今建陽),武夷山為其轄地。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置溫嶺鎮(zhèn),屬建平縣,天寶七年(748年)登仕郎顏行之奉詔至武夷封名山大川,禁樵采。后因廣順元年(951年)改溫嶺鎮(zhèn)為崇安場,寓“崇山峻嶺安樂吉祥”之意。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升城為縣,隸建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為建州府治。元代屬建寧路。明代屬建寧府,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修筑城墻,有4扇城門,東、北兩面臨河,有5扇水門。
民國時期屬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qū)。1930年5月1日,中國共產黨崇安縣委在這里建立蘇維埃政權,境內大安村為閩北分區(qū)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管轄有浦城、建陽、建甌、松溪、政和、光澤、邵武、順昌和江西鉛山、上饒、廣豐等地的蘇維埃紅色區(qū)域。
1949年5月全境解放,先隸屬第一專區(qū)后改建陽專區(qū);1956年劃歸南平專區(qū),1970年專區(qū)駐地遷建陽,1971年稱建陽地區(qū);1989年地區(qū)駐地復遷南平,崇安改屬南平地區(qū),1989年8月撤銷崇安縣,設立武夷山市。國務院1994年9月5日批準撤銷南平地區(qū)和南平市,此市由省直轄。1995年劃歸南平市至今。